DNF手游延期上线:具体上线日期后续通知,玩家表示理解!如何评价?

游戏攻略097

DNF手游延期上线:具体上线日期后续通知,玩家表示理解!如何评价?,第1张

DNF手游延期上线:具体上线日期后续通知,玩家表示理解!如何评价?
导读:[db:摘要]

DNF手游延期上线,具体日期后续通知,玩家表示理解   

DNF手游,定于2020年8月12日公测,800万勇士期待了5年,内测了5年的手游,终于是要露出庐山真面目了!在DNF手游官网,预约人数已经是接近6000W,作为一款拥有知名ID,拥有广大玩家基础的DNF手游,还没公测,就走在了所有游戏的前面,让人无限期待! 

 

但是,就在大号翘首以待,期望8月12日能够如期公测的DNF手游,却是传来了噩耗,DNF手游官网在8月10日晚间,发布了《地下城与勇士手游延期上线公告》,具体的公告如下: 

尊敬的各位勇士: 

因游戏内防沉迷系统需要进行升级,原定于8月12日全平台上线的《地下城与勇士》手游将延期。具体上线时间将在后续通知,对你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感谢大家对于《地下城与勇士》手游的喜爱和支持,我们会尽快完成升级工作,争取游戏早日上线!   

 《地下城与勇士》手游运营团队 

 

就公告来看,延期的原因是“防沉迷系统需要升级”,这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秀儿在DNF手游体验服,练了3个角色,每个角色每天100疲劳,外加3次送10疲劳,同时,还有各种委托任务副本,比如迷妄之塔、祥瑞溪谷,特典地下城,还有对战游戏,还有四大远古副本,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参与,特别是不想氪金就当大佬的玩家,可以搬砖泰拉合天空,打造装备,费时更多! 

 

而游戏预约6000万,其中除了我们这些800W老勇士外,肯定还有大量的未成年人,他们如果是进入阿拉德大陆,用搬砖打造的玩法,将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成长!因此,DNF手游运营团队的这一延期举措,秀儿虽然很失望,但是,也非常欣慰,为他们点赞!未成年防沉迷系统,在每一款游戏中实装,都将功德无穷,对于这次延期,秀儿是举双手赞成!不过,还是希望运营团队,能够尽快完成升级工作,让内测了5年的DNF手游,尽早与800W勇士见面! 

 

对于这次DNF手游放了玩家鸽子,秀儿表示理解和支持,你的观点是什么,欢迎分享和交流! 

我是玩家秀,祝勇士们深渊闪光不停,打团金 *** 不断,神话装备天天见! 

刘**向《消费者报道》反映,3月18日晚上,她无意中发现她父亲手机里的微信支付在3月份消费了近2000元。刘**称其父亲基本不使用微信,而疫情期间,其13岁的弟弟一直拿着父亲的手机上课、学习、交作业,刘**便向自己的弟弟了解情况,发现是弟弟用家中的银行卡绑定了微信,并给各种平台充值共计350多笔,累计充值金额近四万二千元,这其中就有vivo游戏中心里的“小小英雄”“迷你世界”等游戏,共计充值近四千元。

刘**向《消费者报道》反映,“小小英雄”游戏只需用vivo账号登录,不用实名认证,但目前看不到后台。

而刘**用弟弟账号登录另外一款游戏“迷你世界”,在游戏界面可见“您未满18岁”等提醒字眼,刘**认为该游戏能识别出使用者是未成年人,但仍能进行充值。

▲刘**弟弟账号登陆的“迷你世界”游戏界面

刘**立马与vivo *** 取得了联系,提出退款申请。

这些充值的钱款实际上都流向了“广东天宸 *** 科技有限公司”,据企查查资料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与销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软件产品的技术开发与销售等,公司法定代表人李乐恒与vivo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广东天宸旗下的这两款手机游戏,一款未走实名认证过程,另一款已识别出未成年人账号,为何都能让13岁的孩子顺利充值近四千元?

毕竟,早在2017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文化部关于规范 *** 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 *** 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 *** 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不得为使用游客模式登陆的 *** 游戏用户提供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同时还要求 *** 游戏经营企业“设置未成年用户消费限额”。

《消费者报道》给vivo和广东天宸公司都发送了采访函,但截稿前均未收到任何答复。记者与人工在线 *** 联系,对方答应24小时内有专人回复,但几天后仍未有回复。

广东信耀(黄埔)律师事务所杨仲山律师、刘素婷律师认为,刘**13岁的弟弟属于《民法总则》中的“限制行为能力人”。按该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 *** 人 *** 或者经其法定 *** 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刘弟弟在游戏平台中的充值金额已远超其行为能力,且没有经过其法定 *** 人(监护人)的同意或追认,其与游戏平台之间的服务合同可推定为无效。

孩子充值近12万,身份认证前充了67万

无独有偶,OPPO手机游戏在对待未成年人认证及充值问题上也备受争议。《消费者报道》通过“黑猫投诉广东站”联系了谭女士,她称“家中未满16周岁的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用OPPO手机游戏中心下载网易游戏旗下倩女幽魂、阴阳师、猫和老鼠等手游并进行游戏充值消费,累计近12万元。”

谭女士称,2020年3月18日前,孩子并未进行游戏实名认证,就已经累计充值约67万元(其中通过孩子自己已实名认证的支付宝充值约13万元)。这些款项都流向了“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谭女士表示,这时的OPPO手机账号与软件商城账号、游戏账号,三者默认同一个账号,即手机号码。这一情况在其他OPPO用户的投诉内容中也得到了佐证。

▲“黑猫投诉”上类似案例的投诉内容

3月18日,OPPO上线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戏系统,使用OPPO手机的用户在游戏付费时都必须完成强制实名认证,谭女士发现,家中的孩子偷偷用大人的身份证进行OPPO游戏中心实名认证,并陆续充值52万元。

但谭女士认为这个认证就是‘瞎搞’,因为既不需要人脸识别,也不需要手持身份证拍照,只需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完成。

“现在信息泄露那么严重,别人只要知道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完成实名认证”谭女士补充道,“还有网友家的小孩拿爷爷身份证做实名认证的”。

AI人脸识别校对、手持身份证拍照等身份验证方式已在生活场景中普遍应用,但在这些游戏认证过程中为何无法实现?为此,《消费者报道》向OPPO和欢太公司都发送了采访函,但截稿前均未收到任何答复。

查阅近些年的新闻,会发现这类事情并不鲜见,而受最近的疫情影响,不少孩子在家上网课时要使用家长的移动设备,又有一波未成年人陷入了充值陷阱。据黑猫投诉、聚投诉等平台显示,近期关于广东天宸与vivo、欢太与OPPO的投诉累计已有上千条,内容多为“诱导未成年人消费”、“自动扣款”、“无需实名认证”等,涉及金额在几百至十几万不等。

VIVO、OPPO游戏监管受质疑

黑猫投诉平台近期发布的“315十大行业乱象”报告显示,商家普遍不会支持此类投诉诉求,认为账号是属于“家长”的,而且充值的时候也通过了密码验证,不存在所谓“误充值”的情况。目前双方的责任难以清晰界定,扯皮现象严重。

针对未成年人充值情况,vivo的在线 *** 对于未成年充值的问题有着整齐划一的答复:

在举证方面,家长感觉困难重重,游戏运营商要求家长证明未成年人不在家长监督下充值,甚至需要监控录像来证明,而未成年人充值往往是背着家长或绕过监控进行的。

上文提到的谭女士,她先后联系了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和OPPO公司,提供了申请退款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户口本、之一监护人手持身份证照、孩子身份证明、支付记录、游戏账号等。同时,对方还要求她提供孩子充值时的监控视频,她认为“不合理”。

▲oppo *** 需要谭女士提供能证明小孩充值的视频

相比之下,刘**的退款申请之路还算顺利,在提交了多份证明资料后,她称自己已于3月27日等来了vivo的反馈,其中一款游戏因无法与商家协商,不能退款,另一款游戏受益方不是广东天宸,也不能退款,除去这两款游戏,可以退还充值金额的90%。

“史上最严”的措施,怕了吗?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 *** 游戏的通知》,提出六个方面的举措,之一条便规定自施行之日起2个月内, *** 游戏企业须要求已有用户全部完成实名注册,对未完成实名注册的用户停止提供游戏服务。选择游客体验的玩家无须实名注册,但体验模式不超过1小时,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

该通知同时还详细规定了同一网游企业提供的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岁的未成年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200元;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400元。

这份“防沉迷网游政策”一出台就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那对于企业有多少震慑力呢?知名博主“谈典看法”认为,这只是一份通知文件,法律效力低,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对企业的震慑力有限,类似于一种规范性的指引,并不能因此就杜绝未成年人误充值的问题。“谈典看法”认为,对企业较有震慑力的是《 *** 安全法》,该法可以进行行政处罚。

《 *** 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 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发现其 *** 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对于违反这条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 *** 安全等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与罚款金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5137亿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

此类现象难杜绝,原因或在于此

而在手机硬件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游戏分发佣金已逐步成为手机厂商(如oppo、vivo)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些品 *** 手机内置的应用市场、游戏商店,已成为赚取用户佣金的重要入口。换言之,只要用户通过他们的商店下载了手机游戏,充值数额越多,他们的收益也就越大。

此外,由于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有实名认证程序,不少游戏公司为了减少开发成本,也为了降低用户进入游戏的门槛,就在游戏和支付平台之间做一个简单的关联认证。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未成年人大开方便之门。

       濮阳13岁男生玩手游花掉爷爷盖房钱这一事件为例,那么儿童 *** 消费如何根除?                                                       

        现在的 *** 丰富多彩,吸引着人们,从而就会让人们进行消费。就在河南濮阳一名13岁的小男孩,在玩手游的几天,竟然前前后后充值可到6万元,并且后来了解到,这6万元还是爷爷为了盖房而存的。这就很让人感到悲哀,我认为家里人也是有责任的,不能只怪人家游戏公司,毕竟游戏研制出来,就是为了大家娱乐。那么对此儿童 *** 消费该如何根治呢?    

   

        我认为可以由两个出发点改变,之一是家庭方面,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以及不要让孩子知道你的支付密码,这样就会减少钱财的损失。现在的游戏几乎都有,未成年人防沉迷,所以不要让你的孩子利用你的身份证进行实名制。其次就是游戏公司方面,希望能做到不为利益去开发游戏,而是为了大家的快乐。所以在出现类似情况时,应该把钱财还给主人。并且还要加强实名制的管理。                         

    

        其实不止游戏方面,同样 *** 方面也要控制,对于平台上面各种各样的东西,未成年人会看花眼,经不住诱惑,从而选择消费。所以希望家长严格管理这方面。希望能改进的越来越好吧,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未成年人高消费家人的钱财,来充值游戏的事情。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对手机有需求是正常的。 他们也有自己的天空,自己的世界,也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作为父母,我们要站在一个综合的角度,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充分思考问题。 一味地只有父母说了算,有时可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问题的症结不是要不要给孩子买手机,真正的问题是,手机买回来后,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首先,家长对手游要有正确的态度,这是成功引导孩子的前提。 家长千万别提孩子想玩手游的时候会变色,好像遇到了大敌一样。 能够从心底感受到手机游戏真的很有趣,孩子喜欢玩是很正常的。 如果不让孩子玩游戏,孩子在学校甚至会失去很多与同学的共同语言。 孩子学习后适当地玩游戏是可以理解的。 它可以作为孩子紧张学习的有益调整。 甚至游戏也有助于劳逸结合,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如果家长一味禁止,结果会适得其反。

其次,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孩子制定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表,列出具体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与您的孩子协商玩手机游戏的频率和玩游戏的时间。 当然,前提是功课完成,每次玩游戏都要通知大人。让孩子实现自我管理和控制。 制定计划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做三个章节,告诉他们学习是自己的事。 有计划就一定要执行,相信孩子能把自己管理好。

最后,让孩子在假期或考试后的时间安排更多的游戏时间。 这个时候,经常可以邀请同班的同学一起玩,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乐趣和享受,也有利于与同学的相处和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一般来说,考试后,尤其是大考后,孩子需要放松。 如果在这个时候安排学习,往往学不成,学习的效果一般都不是很好。 与其这样,不如在这个时候安排孩子和同学一起玩游戏,让孩子彻底放松。

手机游戏是现在小孩普遍接触的东西,他们生来就见识接触了智能产品,无法避免的。我认识的一个13岁小姑娘,前几天她的手机被她爸爸砸了,她偷偷跟我表示想自己买一个……我接触的几个小孩玩游戏很厉害,多是家人平常忙于工作,从小很少陪伴,他们从很小时候就开始玩游戏了,我问过的,出去玩和游戏哪个好,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选择出去玩,可是这样的机会不多的。因为同一个小区,有几次去商场一起吃饭,他们是熬夜玩游戏的孩子,可是外出用餐期间没有像大人那样频频看手机。

手机游戏是现在小孩普遍接触的东西,他们生来就见识接触了智能产品,无法避免的。我认识的一个13岁小姑娘,前几天她的手机被她爸爸砸了,她偷偷跟我表示想自己买一个……我接触的几个小孩玩游戏很厉害,多是家人平常忙于工作,从小很少陪伴,他们从很小时候就开始玩游戏了,我问过的,出去玩和游戏哪个好,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选择出去玩,可是这样的机会不多的。因为同一个小区,有几次去商场一起吃饭,他们是熬夜玩游戏的孩子,可是外出用餐期间没有像大人那样频频看手机。

手机游戏是现在小孩普遍接触的东西,他们生来就见识接触了智能产品,无法避免的。我认识的一个13岁小姑娘,前几天她的手机被她爸爸砸了,她偷偷跟我表示想自己买一个……我接触的几个小孩玩游戏很厉害,多是家人平常忙于工作,从小很少陪伴,他们从很小时候就开始玩游戏了,我问过的,出去玩和游戏哪个好,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选择出去玩,可是这样的机会不多的。因为同一个小区,有几次去商场一起吃饭,他们是熬夜玩游戏的孩子,可是外出用餐期间没有像大人那样频频看手机。

客观的来说吧,就是引导的不对。王者荣耀是一款3年前的游戏了,它在17年-18年时最火的时候也是影响更大的时候。可那时却没啥子专家来说要禁。可当这游戏已经不可控了。所以又来禁手机。中国的专家总是在打马后炮。总是不敢接受新鲜事物,这就和当初的电脑一样。其实这和手机没啥关系,一切都是软件没有管控好而已。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探案说法”栏目携手海南先国律师事务所,讲述有意思的法律故事,探究冷冰冰的法律条文背后蕴含着的温暖正义,所谈案件包罗万象,秉承正义、客观的角度,说法律、看得失、品人生。

      特别开通“966123法律热线”,如您愿意分享遭遇的法律问题,欢迎来电聊聊,台前幕后,从庭审现场到平凡生活,我们将用心关注、记录案件的始终。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天宇 文/图

      “想要装扮更靓、技能更强快来‘氪金’充值吧!”近日,海南一名13岁女孩被网上一款手游吸引,并偷偷用母亲的微信向该款游戏充值虚拟游戏币“钻石”,金额高达1万余元。这一行为让孩子母亲大发雷霆。

      近年来,未成年人玩游戏进行大额充值的事件时有发生,那么未成年人充进游戏里的钱到底能不能要回来孩子的家长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

      张结的孩子所玩的游戏充值界面。记者 王天宇 摄

      事件:海南13岁女孩偷玩游戏充值1万余元

      最近,海南的张结(化名)遇到了烦心事,起因是自己的13岁女儿被网上的一款名为“猫和老鼠”的手游吸引,并偷偷用张结的微信向该款游戏充值购买虚拟游戏币“钻石”,金额高达1万余元。

      要不是6月26日上午微信支付推送的微信记账本,张结还被蒙在鼓里。“那天我刚从医院出院,微信记账本显示的昨日支出金额达到4000多元,印象中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支出。”张结称,她仔细查看交易记录发现,很多笔账单购买的商品为“猫和老鼠钻石”,扣款商户为深圳某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看到这些交易记录,张结傻眼了,因为这都不是自己购买的,起初她还不知道购买的商品是什么东西,但在和孩子核实后才知道,得知这是孩子使用自己的手机偷偷在游戏上购买的虚拟游戏币“钻石”。

      张结手机上显示的部分扣款信息。记者 王天宇 摄

      张结经过核实发现,从今年的5月31日到6月26日之间,她的手机共有55笔交易记录购买该商品。其中更大的金额648元,最小的金额1元。

      张结向记者透露,孩子的游戏账号是用她 *** 注册的,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支付。

      “说实话,我根本没将自己的微信支付密码告诉过孩子,可能是平时带着孩子去超市买商品结账时,趁我输入密码时偷偷记下的。”张结说,因为这事,孩子知道错了,并向她写了道歉信承认错误。

      为了挽回损失,张结拨打该游戏的健康游戏辅导平台反映情况,并根据 *** 人员的相关提示申请退款。

      张结整理的部分扣款信息。记者 王天宇 摄

      6月30日上午,张结告诉记者,游戏平台方说游戏账号涉及的充值金额9000多元,但未全额退款,目前她收到退款信息50笔,共计8000余元。对于该退款金额她很满意。因为作为家长也存在监管疏忽。此外,她提醒广大家长,平时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现状:未成年人游戏内充值现象时有发生

      事实上,未成年人玩游戏的充值行为,不仅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金钱观,还会影响学业、更会让一些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挽回损失,家长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尝试着要回这笔钱,可是能全额要回钱款的却很少。

      2021年,海口就发生一起类似的案例,10岁男孩小明(化名)看中一款游戏后,偷偷使用母亲的手机在游戏内充值消费4万多元。小明的母亲发现后向游戏方申请退款,但也只要回2万多元。

      记者注意到,上述案例并非个案,因未成年人玩手游充值引发退款纠纷的案例并不少见。据媒体今年5月20日报道,河北保定赵女士反映,其11岁大儿子用亲戚的手机玩三款游戏,数天内充值66次总计14684元,同样和游戏开发商陷入退款“扯皮”之中。

      此外,记者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及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案例发现,涉及未成年人 *** 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家长们向平台申请退钱时常遭遇“举证难”“退款难”。有的案件因不能识别交易主体为未成年人等原因宣告原告败诉。而家长胜诉的裁判案例中,法院多支持平台返还部分钱款。

      说法:

      A、未成年人游戏内大额充值,是否可以要求退款

      近年来,未成年人玩游戏进行大额充值的事件频发,那么,家长是否可以要求退款对此,海南先国律师事务所律师林丽华表示,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 *** 人 *** 或者经其法定 *** 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 *** 人 ***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更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提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同意,参与 *** 付费游戏或者 *** 直播平台“打赏”等行为,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 *** 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依据上述规定,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给游戏充值的不具有法律效力,需经父母或监护人 *** 、同意,否则可以要求退款。对于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充值的游戏金额较大,与其年龄、智力水平、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不相匹配的,且未得到父母或监护人同意及追认的,则家长和监护人可请求退款。

      B、证明未成年人进行充值的举证责任是否由父母承担

      在现实中,有的家长在申请退款时,并非百分之百能够得到退款,这就涉及法律上的证据问题了。那么,证明未成年人进行充值的举证责任是否完全由父母或者法定监督人承担呢

      对此,林丽华表示,在该类案件引发时,法院会关注和审查:游戏账号的注册人及使用人或行为人、合同的效力、双方过错程度、损失的情况及行为是否与未成年人年龄及智力相适应,还可能考虑游戏类型、未成年人成长的生活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鉴于目前市面上的 *** 游戏大都设置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从注册登录开始就设置门槛,包括签订电子合同、实名认证,甚至人脸识别等,且在游戏充值中,有的游戏平台会设置单月充值限额,超过时需人脸验证才能继续充值等措施。因此,对于游戏平台而言,主要举证履行监管义务方面的证据,对于是否是未成年人消费应予以退款的证据,则需要家长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负责举证,否则就可能存在被拒绝退款或败诉的法律风险。

      C、父母未有效监管孩子的支付行为,是否承担损失

      林丽华表示,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案件中,虽然游戏及直播平台的电子协议中一般规定充值用户需确认已满十八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未成年人用户使用充值服务需取得监护人同意等条款。但在现实中,未成年人盗用父母身份信息或直接使用父母账号等情况屡见不鲜,导致未成年人身份核实困难,而便捷的移动支付功能又不用身份核实,因此在该类服务合同纠纷中,未成年人一方举证该行为属于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较为困难,即使证明是未成年人的消费,但法院也会评估家长是否疏于管理,或未能限制孩子网游时间、方式,未采取合理的方式管理身份信息及密码,未采取积极的教育手段引导孩子树立合理消费观等,据以裁判家长承担相应责任。

这个问题你首先要从自身上找原因。我们的孩子13岁的时候你为什么要给他手机呢?是因为你给了他手机才导致了这种恶性的结果。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就应该从你们夫妻两个人做起,首先你们就应该戒掉玩手机的习惯,然后逐渐陪着她聊天跟他讲一些道理。适时的给一定的鼓励和帮助。 而不是一味的执着,如果这个年龄段他不上学的话,他就错过了更好的时机,所以家长一定要大力的配合,多陪陪孩子,多和他们聊聊聊天儿,让他们从心理上情感上接受你,逐渐的放下戒备,然后再好好的沟通孩子的手机就应该收回去,而不是过早的给他。多多陪伴一些。关心和爱护一些,这样他就会从思想上接受你们,然后再逐渐的循序渐进的进行疏通和教育。怎样才会孩子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