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明朝盛世,哪个阶段更好

游戏攻略03

历史上的明朝盛世,哪个阶段更好,第1张

历史上的明朝盛世,哪个阶段更好
导读:明朝盛世包括明初的三大盛世(朱元璋时期的洪武之治,永乐帝时期永乐盛世,明仁宗和 明宣 宗时期的仁宣之治)、明宪宗时期的成化新风、明孝宗时期的弘治中兴、明世宗时期的嘉靖中兴、明穆宗的隆庆新政、明神宗的万历中兴和明光宗的光宗新政。这些盛世各有千

明朝盛世包括明初的三大盛世(朱元璋时期的洪武之治,永乐帝时期永乐盛世,明仁宗和 明宣 宗时期的仁宣之治)、明宪宗时期的成化新风、明孝宗时期的弘治中兴、明世宗时期的嘉靖中兴、明穆宗的隆庆新政、明神宗的万历中兴和明光宗的光宗新政。

这些盛世各有千秋,相对来说永乐盛世更好。

明朝哪个皇帝在位时面积更大?那么就是明成祖朱棣。如果评价一位皇帝,是以领土大小作为衡量标准的话,朱棣在位期间,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北达戈壁沙漠一带;西北至新疆哈密;西南临孟加拉湾;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朱元璋时期的明朝疆域面积约为9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不到400多万的直接统治区和500多万的羁縻统治区。明朝一共统治276年,在这期间明朝疆域面积更大值达到了997万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明朝版图的更大值出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领土囊括内地十八省范围,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为嘉峪关;并曾在满洲、新疆东部、 *** 等地设有羁縻机构,甚至短期征服并统治过安南,永乐年间明朝极盛国土面积约达997万平方公里,永乐盛世明朝达到了一个王朝的巅峰时期,国家军力空前强大,更有朱棣这位英明的掌舵者御驾亲征五征漠北,平定北方,外交上沟通世界,彰显国力,致使万国来朝的盛况重现。

明朝盛世包括明初的三大盛世(朱元璋时期的洪武之治,永乐帝时期永乐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的仁宣之治)、明宪宗时期的成化新风、明孝宗时期的弘治中兴、明世宗时期的嘉靖中兴、明穆宗的隆庆新政、明神宗的万历中兴和明光宗的光宗新政。

明朝盛世指的是明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由于受满清文字狱影响,现代人对明朝有太多误解误读,比如有人把朱元璋妖魔化了、对郑和下西洋的事并不真正了解等。真实的明朝实际上是非常强盛和富裕的,明朝当时在世界的地位绝对相当于现在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如果现代人能全面了解明朝的历史,那就可以理解清代康熙皇帝为什么评价朱元璋对明朝的治理时说,他比唐朝和宋朝的皇帝治理得好。”

在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中,中国文官的势力超越了军事将领,皇帝的角色由独裁者演变为皇权象征,中国内在的变迁和与外界的紧密联系,为当时唯一的世界强国带来了旺盛的创造力。《永乐大典》开始编纂、郑和下西洋等事件都发生在此期间。“明代特展”以“宫廷生活”、“军事”、“艺术文化”、“信仰”和“外交贸易”5个子主题为线索,通过绘画、服饰、兵器、金器、首饰、佛教艺术等展品,试图再现一幅明代皇朝的盛景。

明朝历史长达两百七十六年,此展选择1400到1450年间短短的五十年,乍看很受局限。虽然这五十年不能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十年,但它的影响和意义都很深远,因为这五十年可以说是中国的再建立:都城从南京搬往北京,修复紫禁城,开始编纂《永乐大典》。在宫廷权势上,文官的实力也将最终超越武将而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成为管理阶层的核心。

而且,这个时期中国也与外界开始了丰富多元的外交贸易往来,例如郑和下西洋,率领庞大的船队前往东南亚、中东和非洲,探险之旅早过哥伦布和达·伽马。许多西方人认为到了十六世纪,中国才在欧洲人的视野中出现,这比实际情况晚了一个世纪。而且,当时的中国与亚洲地区本身的交往也很多、很重要,例如朝鲜王国、日本、越南等。明代流传下来的丰富物质文化,既见证了明朝本身的繁荣,也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外交与贸易来往。所以大英博物馆希望能够通过展览整体呈现出十五世纪早期中国与欧洲及世界的联系。

明朝盛世主要在明初的三大盛世时期,分别是:朱元璋时期的洪武之治,永乐帝时期永乐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的仁宣之治。

洪武之治: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永乐盛世:永乐时期武功昌盛,天下大治,收复安南设交趾布政司,朱棣又亲自率兵五征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后的鞑靼与瓦剌。同时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卫所自治权,朱棣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

仁宣之治:宣宗实行德政治国,并且先后派遣郑和、王景弘下西洋 ,使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仁宣之治”。其统治偏向保守固本,注重休养生息。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辅佐朝政,停止郑和下西洋和对外战争以积蓄民力,鼓励生产,宽行省狱,力行节俭。

扩展资料:

1435年蒙古西部的瓦剌逐渐强盛常寇边。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伐明。王振怂使英宗集结二十万京营御驾亲征。大军离燕京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才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

回师至土木堡,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随从大臣有五十余人阵亡,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为将军樊忠所怒杀,史称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