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是消极悲观的,我该怎么办?

游戏攻略02

为什么我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是消极悲观的,我该怎么办?,第1张

为什么我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是消极悲观的,我该怎么办?
导读:这跟你接触的圈子和周围的环境有关吧 世界观是你通过新闻啊 社交圈子啊 学到的知识等结合到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看法人生观是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梦境,给自己的目标,或者一个成功点也可以说是对自己人生行为的一种规范,也可以说是人生准则,那么价值观肯定是你

这跟你接触的圈子和周围的环境有关吧 世界观是你通过新闻啊 社交圈子啊 学到的知识等结合到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看法人生观是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梦境,给自己的目标,或者一个成功点也可以说是对自己人生行为的一种规范,也可以说是人生准则,那么价值观肯定是你对事物的一种理解看的浅了,会认识不到位,只有看的深入,才能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这些想法和看法你解析的越深入,你会发现的东西也越多要说悲观,存在是必有理由的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直悲观的,这个东西就是个基准,有起就会有伏不要钻牛角尖,转一下注意力,看看小说,玩玩游戏,外出旅游一下,都可以转换过来人的思想是很奇怪的东西,不要太执着于不开心和不愉快 祝你天天好心情

一、我的未来计划(爱因斯坦)(选自《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著,方在庆编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1月之一版)

一个幸福的人对现在感到太满意,就不可能对未来思考太多。另外,年轻人喜欢投身于大胆的计划。而对一个严肃认真的青年来说,对自己所渴望的目标形成尽可能明晰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运气好,能通过考试。我将前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就读。我会在那里学4年数学和物理。我想成为自然科学分支专业的一名老师,我会选择其中的理论部分。

促使我制定这个计划的是这样一些理由:首先,是因为我个人倾向于抽象思维和数学思维,缺乏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我的愿望也启发我下了同样的决心。人们总是希望做他具有天赋的事情,这是十分自然的。其次,科学事业存在一定的独立性,那正是我非常喜欢的。

二、《我的世界观》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简朴的生活,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Schopenhauer)说,“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①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启示;在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科学与艺术工作领域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冷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我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该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就是这个缘故,我总是强烈地反对今天我们在意大利和俄国所见到的那种制度。②象欧洲今天所存在的情况,使得民主形式受到了怀疑,这不能归咎于民主原则本身,而是由于 *** 的不稳定和选举中与个人无关的特征。我相信美国在这方面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他们选出一个任期足够长的总统,他有充分的权力来真正履行他的职责。另一方面在德国的政治制度③中,我所重视的是,它为救济患病或贫困的人作出了比较广泛的规定。在人类生活的壮丽行列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是迟钝的。④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所厌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地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轻视。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单单一根脊髓就可以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渊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刮,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⑤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被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加以有计划的破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神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就是这种神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怖——产生了宗教。我们认识到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所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宗教感情的人。我无法想象一个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的上帝,也无法想象它会有象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样一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由于可笑的唯我论,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的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最初发表在1930年出版的《论坛和世纪》(Forum and century)

注释

① 叔本华这句话的德文原文是:“Ein Mensch kann zwar tun, was er will, aber nichi wollen, was er will”——编译者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因斯坦承认他在战前很长一段时期受了反苏宣传的影响,以后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些改变。参见他1942年10月25 日在美国“犹太人支援俄国战争公会”一次宴会上的演讲和1950年3月16日给美国 *** “理论家”胡克的一封信。——编译者

③ 指1918年之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建立,1933年被希特勒推翻的“魏玛(Wei mar)共和国”。本文最初发表时用的不是“德国的政治制度”,而是“我们的政治制度”。——编译者

  ④ 爱因斯坦由于目睹了德国军国主义的泛滥和法西斯瘟疫的蔓延,对群众和群众运动产生了非常错误的看法,这种错误看法也常在别的文章中流露出来。——编译者

⑤ 1933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改变了这种绝对的反战态度,积极号召反法西斯力量武装起来,以打击法西斯的武装侵略。参见1933年7月20 日给A纳翁的信。——编译者

散文浅析

《我的世界观》是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爱因斯坦。这篇散文就是是其中的一篇。

编辑推荐: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 (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作者简介

爱因斯坦(1879——1955), 德国物理学家 。生于符腾堡乌尔姆。早年取得瑞士国籍,1913年重新获得德国国籍,1933年迁居美国,1940年加入美国籍。1905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09年起历任苏黎世大学等校教授,后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为反抗纳粹,建议之一颗 *** 的研制工作。 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重大贡献。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等理论。 因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著有《相对论的意义》等。 

三、《论生命的意义》

凡将其自身的生命及同类的生命视作无意义的人,不仅是不幸的,而且几乎不适于生存。

四、《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何种程度与何种意义上实现自我的解放。

五、《论财富》

我坚信,世界上的财富无法促进人类发展,即使它掌握在那些仍想达到此目标的人手中也无济于事。唯有以伟大的的纯洁的人物为榜样,才能引发高尚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生。金钱只能自胜人们的自私自利,并使其不能自持地加以滥用。

谁能想象摩西、耶稣或者甘地像卡耐基那样腰缠万贯呢?

六、《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

选自[美]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著 方在庆 编译:《我的世界观》,中信出版社2018年版。

从古到今,明智的有才之士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反复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我丝毫不能以权威自居。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 ,除了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什么也没有,谈论教育问题的勇气从何而来?

如果这真是一个学术探讨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三缄其口。但是对于人类的生活和行动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此,仅仅有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相反,如果不想失去这种知识,就必须不断努力持续更新。它就像竖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必须不停地伸手拂拭,才能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为此,我也应尽绵薄之力。

学校一直是将传统财富从一代转移到下一代的最重要手段:相较过去,这个道理更适宜于今天。现代经济发展削弱了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承载者的角色。因此,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健康更加依赖于学校。

有时候,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一种工具,靠它将一定数量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下一代。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它旨在培养年轻人对社会繁荣有价值的品质和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剥夺个人的独特性,以使他成为社区中不情愿的工具,就像蜜蜂或蚂蚁那样。

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特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为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他们更高的生活任务。

但是,人们怎样才能更接近这个理想呢?我们是否能通过道德说教达到这一目标?绝对不能!言辞现在是,今后仍将是空洞的声音,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与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但是人格并不是由他们所听到和说出的,而是通过工作和行动形成的。

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一直是鼓励学生采取行动。这适用于学生最初学写字,也适用于大学毕业生写博士论文,或者是记一首诗,写一篇论文,口译或笔译一篇文章,解决一道数学题目,或是进行体育运动。

但是在每项成就背后都是这种成就所依赖的情感动机,它反过来又被事业上取得的成功所强化和滋养。这里存在的更大差别是,它们同学校的教育价值关系密切。

同一工作,其起源可能归因于恐惧和强制、追求权势和声名的雄心勃勃的需求,或是对研究对象的诚挚兴趣以及对真理和理解的渴望,因此也可以是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有的神圣的好奇心,只不过这种好奇心很早就衰退了。完成同样一件工作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方面的影响可能有很大不同,这取决于使他完成这件工作的内因究竟是害怕受伤害、利己主义的情感,还是获得喜悦和满足感。没有人会坚持认为学校的制度和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毫无影响。

在我看来,最糟糕的事情是学校主要以恐惧、胁迫和人为权威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这种做法摧毁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正直和自信。它产生了顺从的子民。这种学校在德国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我知道这个国家的学校里不会产生这种最坏的邪恶;在瑞士,也许在所有民主统治的国家中都是如此。使学校脱离这种所有邪恶中最坏的邪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给予教师尽可能少的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这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来源就是后者自身的人性和智力水准。

提到的第二个动机——雄心,说得委婉点儿,就是以被承认和获得尊敬为目标,牢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缺乏这类情感的驱动,人类的互动将是完全不可能的;争取同类的同意当然是社会最重要的约束力之一。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中,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力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争取赞同和被认可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是,要被承认比伙伴或者同学更优秀、更强大、更聪明,就很容易导致过分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态度,这种心态可能对个人和共同体都造成伤害。

因此,学校和老师必须小心,为了激发学生努力奋斗,不要使用唤起个人抱负的简单 *** 。

有些人提到了达尔文关于生存斗争的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选择理论,以证明复兴竞争精神的正当性。经济竞争中的无 *** 体系也可能以这种方式伪科学式地得到证明。但这是荒谬的,因为人类在生存竞争中的力量,就在于他是一个过社会生活的动物。正如蚁冢中单个蚂蚁之间的战争对于生存没有什么根本意义一样,人类社会中个体成员之间的斗争也是如此。

因此,人们应该小心,不要向青年人灌输下面的思想,即生活的目标就是获得习惯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者从他的伙伴那里获得的东西,都远远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但是,人的价值应该体现于他能给予什么,而不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工作所得到的成果的乐趣,以及对该成果的社会价值的感知。我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唤醒和加强年轻人的这些精神力量。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会导致对人类更高品质的快乐追求,即从事知识和艺术的创造活动。

激发这些潜在的创造性的心理力量,当然比采取强制手法或唤醒个人野心更不容易,但它更有价值。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游戏本能以及追求知识的动力,并将其引导到对社会很重要的领域——这种教育主要建立在培养的学生今后有能力承担任务不辱使命的基础上。

如果学校成功地从这种观点出发进行工作,它将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重,学校给予的任务也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我认识一些喜欢在校时光甚于喜欢假期的孩子。

这样的学校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在教师的工作领域,他应该像位艺术家。我们如何做才能使这种精神在学校里盛行?对此没有万能的补救措施,正如不存在让个人永葆健康的万能药一样,但是有一些必要条件是可以满足的。

对此,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在我看来,这些都处于次要地位。如果一个年轻人已经通过体操和跑步训练了肌肉和耐力,今后他将适应任何体力工作。头脑训练及脑力和手工技巧的训练也是类似的。因此,当爱开玩笑的人将教育定义为“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他的说法大致不错。正因如此,我一点儿也不急于在古典的语言——历史教育和更注重自然科学教育这两种理念的追随者们的斗争中表态。

我想反对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应该教那些在今后生活中能直接用到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生活中的需求太多样化了,在学校里进行这种专门训练毫无可能。除此之外,我认为更应该反对把个人像无生命的工具一样对待。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有和谐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那些培养将来从事较为确定职业的技术学校也适用。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除此之外,与那些接受的训练主要只包括获取详细知识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够使自己适应进步和变化。

教给人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专业知识可能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却无法使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务必让学生对价值观有所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对于美和善也必须有强烈的感受,否则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更像是一条训练有素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与同伴和集体达成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会理解人们的动机、幻想和痛苦。

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而不是(或至少主要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轻一代的。文化基本上就是这样形成和保存的。当我把“人文学科”当作重要的东西推荐给大家时,心里想的正是这个,而不仅仅是历史和哲学领域中那些枯燥的专业知识。

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基于实用过早地划分专业,将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赖的那种精神。

还有一点很重要,有价值的教育要培养年轻人独立的批判思考能力。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科目(学分制)使年轻人负担过重,这大大危及了年轻人的发展。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要让学生觉得教育是一件珍贵的礼物,而不是沉重的义务。

(本文原载1952年10月5日《 *** 》。此处选自《我的思想与观念:爱因斯坦自选集》2020年10月)

原标题:《爱因斯坦: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

七、《论古典文学》

论古典文学

本文是1952年2月29日爱因斯坦为瑞士商人协会年轻商人分会主办的月刊《年轻商人》(Jungkaufmann) 而写的。这里选自1954年英文版《观念与见解》(第72页)。

一个只读报纸,最多读一些当代作家作品的人,在我看来,就像一个高度近视而又蔑视眼镜的人。他完全依赖时代的偏见与时尚,因为他从来没有看到或听到任何其他的东西。

当一个人仅凭自己独自的思考,不受别人思想和经验的激发,即使是更好的情况,也是微不足道、单调无味的。

一个世纪以内,只有少数开明的人具有清醒的头脑和风格,以及良好的品位。他们被保存下来的作品是人类最宝贵的财产。

我们应该感谢几位古代作家,正因为他们,中世纪的人们才可以慢慢从超过半个世纪的迷信和无知中摆脱出来。

没有什么比克服现代主义者的势利更必要的了。

我们应该感谢几位古代作家,正因为他们,中世纪的人们才可以慢慢从超过半个世纪的迷信和无知中摆脱出来。

八、《教师与学生——对一群儿童的讲话》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唤醒学生身上潜在的喜爱创造和认知的乐趣,是门最伟大的艺术。

亲爱的孩子们:

今天很高兴见到你们这群生活在明媚阳光和幸运之地上的快乐青少年。

请记住这一点:你们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美好的东西,是由世界上所有国家世世代代的人经过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辛劳才创造出的成果。所有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能接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能将它忠实地传递给你们的孩子。这样,我们这些终有一死的凡人便能在我们共同创造出的永恒事物中获得永生。

如果始终铭记这一点,你们将会寻得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并能对其他民族和其他时代的人和事持有正确的态度。

九、《达沃斯的大学课程》

元老院议员大都衣冠楚楚,元老院却是无恶不作的。

比起个人,集体受到的良心和责任感上的指引往往比较小。这个人类造成了多大的苦难啊!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唯有通过许多个人的无私合作才能实现。

对于又善良意愿的人,当他以推动生活和文化为唯一目标,付出了巨大牺牲,一项集体事业得以开始时,他再也没有比这个时候更感到高兴的了。

十、《放在时间胶囊中的一封信》

1933年,为了逃避纳粹德国的迫害,爱因斯坦来到美国。1938年8月,他接到一项任务,给5000年后的人们写封信,作为即将在第二年开幕的纽约世界博览会(New York Worldapos;Fair)的礼物。1938年的世界战云密布,德国兼并了奥地利,同时也在积极酝酿侵占捷克,战争之箭已在弦上。最新的技术被用于毁灭性的战争之中,全世界笼罩在一片忧虑之中。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爱因斯坦写了下面这封信。在1939年的世博会上,这封信被埋在一个由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制造的“时间胶囊”(Time Capsules)中。

本文译自1954年英文版《观念与见解》。

我们的时代不乏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利用机械动力横跨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已学会飞行,我们用电波毫无困难地在整个地球上发送信息和新闻。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序的,因而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被经济周期淘汰,陷入什么都没有的境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每一个想到未来的人,都必然生活在恐惧和痛苦中。所有这一切都是基

十一、献给莱奥贝克的警句

我要致敬的这个人,一生乐于助人,不知何为恐惧,挑衅好斗与愤恨不满与他格格不入。这是伟大道德领袖的素养,也正是如此他们能为在自作自受的痛苦挣扎中的人类带来慰藉。

试图智慧与权力兼得,极少有成功的,即便成功了,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人通常不愿认为别人是聪明的——除非那是一个敌人。

很少有人能够坦然平静地表达与他们社会环境中的偏见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人甚至不能产生这样的意见。

大多数愚蠢之人都所向无敌,而且总能稳操胜券。然而,因各自为政。他们残暴的恐怖程度有所缓解。

要成为羊群中完美的一分子,首先必须是只羊。

对立和矛盾能在一个脑袋里永远和平共处,这将所有政治上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体制都化为虚妄。

无论是谁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审判官,都会被上帝的笑声挫败。

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大自然最美丽的馈赠。

十二、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

只教人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却成不了一个人格完整的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获得切身的感受。学生必须对何为美以及何为道德上的善有敏锐的辨识力,否则只是靠那点儿专业知识,更像一只训练有素的狗,而不是一个均衡发展的人。学生必须学会理解人们的动机、幻想以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以便获得正确的态度与他的同胞及其共同体相处。

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与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轻一代的。这就是文化本身和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在提倡“人文学科”同等重要时心中所想的东西,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那些干巴巴的专业知识。

过分强调竞争体系,以及为了立竿见影的用途而过早地专门化,将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赖以生存的那种精神。

对于有价值的教育而言,发展年轻人的批判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过于繁重的课业压力(学分制)则会大大危及这种批判思维的发展。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和粗俗[20]。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受教中觉得像收到了一份宝贵的礼物,而不是一份沉重的责任。

《我的世界观》人生需要宽容和幽默。

1宽容是心境,是涵养,是境界,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宽容是心境,是涵养,是境界,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

2、在生活中,恰到好处的幽默是我们的智慧体现,幽默总是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一个人内在气质的美,胜过外表的美。无论何人,我们只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睿智,随机应变,用幽默的言语来缓和窘境,这就是一种成功。在生活中,幽默还可以化冲突为喜悦,变危机为幸运,即使在充满火药味的场合,也可以成为我们更佳的缓和剂,帮助我们摆脱困境。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   

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   

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   

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   

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   

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   

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为基础的   

,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   

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   

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   

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   

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   

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制,而且要适应内在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虽   

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格言从我青年时   

代起就给了我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   

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是宽容的持续不断的源泉。这种体会可   

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   

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   

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   

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   

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照亮   

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   

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   

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我总觉得,人们所努   

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都是可鄙的。   

我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我又明显地缺乏与别人   

和社会直接接触的要求,这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   

“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   

朋友,甚至我最为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   

一定距离而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人们会清楚   

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值得惋惜   

。无疑,这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   

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   

断所左右,并且能够避免那种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   

的基础之上的诱惑。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政体。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   

而不让任何人成为被崇拜的偶像。我自己一直受到同代人的过分的赞   

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   

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   

以自已微薄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   

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   

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   

导的人不应当受到强迫,他们必须能够选择自己的领袖。在我看来,   

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   

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的,这是一   

条千古不易的规律。就是由于这个缘故,我总强烈地反对今天在意大   

利和俄国所见到的那种制度。像欧洲今天所存在的情况,已使得民主   

形式受到怀疑,这不能归咎于民主原则本身,而是由于 *** 的不稳定   

和选举制度中与个人无关的特征。我相信美国在这方面已经找到了正   

确的道路。他们选出了一个任期足够长的总统,他有充分的权力来真   

正履行他的职责。另一方面,在德国政治制度中,为我所看重的是它   

为救济患病或贫困的人作出了可贵的广泛的规定。在人生的丰富多彩   

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   

、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厌   

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的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鄙夷不屑。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   

出于误会;光是骨髓就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的这种罪恶的渊   

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任人支配的英雄主义、冷酷无情的暴行,以   

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的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   

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   

这种可憎的勾当。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   

,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遭到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   

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蓄意败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   

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   

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便是模   

糊不清的。就是这样奥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惧──产生了宗教   

。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   

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们的心灵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   

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我无   

法想象存在这样一个上帝,它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会具有我   

们在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   

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由于可   

笑的唯我论,去拿这种思想当宝贝吧!我自己只求满足于生命永恒的   

奥秘,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   

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倘若真   

能如此,即使只领悟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直以来,我都是看不透我自己的,也看不懂生活。因此,我总是像无头的苍蝇,在生活的面前是那么地渺小,也是那么地不知所措与无助。我经常告诉自己,要上进,要有,要勇敢地改变并提高自己。然而,每当我决定这样去做时,却总是不能落实。我不是感觉到自己太懒惰,就是感觉自己没有勇气,甚至很胆小怕事。于是,时间长了,我变得很迷惘,我也变得很偏激。甚至,我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创造价值。这种怀疑,是由于对社会,对生活以及对教育的怀疑引起的。在我的思想中,此时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人生也是没有意义的。于是,我开始追寻,我寻找我所没有的东西,也更加追求生命的意义。

  然而,我并不知道我需要什么,也就不知道我该去追寻什么。我一直向前走,一直走,不知前面是何方,也忘记了后面是何处。我只知道,我已经不能回头。我还知道,前面未知的道路还需要我努力地去探索——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做得很好。对于生命的意义,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去追寻,该去追寻什么样的意义。我只感觉到它有时很简单,就是以良好的形象去解决好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我也还感觉到它有时也很复杂,因为许多东西都是假象,我们都只是匆匆的过客。

  我一直向前走,一直追求。就这样,我不知道我该走向何处,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走。甚至,我已不知如何停下——因为前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召唤我,使我停不下前行的脚步。我走啊,走啊,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离那个召唤我的地方还有多远。我开始恐惧,因为我害怕,我不知我会走出个什么结果。甚至,我想象出了一种凄美的死亡,因为我有时太累了,太迷惘了。但我不能停下,因为我身边的人都在走,我停下后会感到更加地凄凉。我不能落后,我的信念一直这样告诉我。

  可是,我只是芸芸众生中很渺小的一个。我没有什么很好的天赋,也没有过人的体力,更没有什么外在的可以借助的资源。于是,这样的条件,在我生活的各种环境中,造就了这么一个我。于是,走的时间长了,我也会累,我也会变得很脆弱。有时,我真地很想有一个人能来给我一些指引,或告诉我,我所走的路是正确的。同时,我还希望有那么一个人,在我很累的时候,能给我一点鼓励,而不是亲人那样笼统的叮嘱;在我困难的时候,能给我一点帮助,而不是礼节性地问候;在我高兴的时候,还能真心和我分享,而不是大众化地一起笑笑闹闹……可是,也许是命运的捉弄,我又害怕和这些,我的意念一直告诉我要一个人一直这么走下去:因为我追求完美,所以我害怕在人前暴露残缺。这是多么明显的愚蠢行为啊。于是,在这种矛盾的挣扎中,我努力地寻找着出路。

  就像我前面所说的一样,我一直告诉我自己要努力改变并提高自己,要有,因为人在自我评价时,总存在理想我与现实我、主体我与社会我之间的矛盾。可我发现,要解决这些矛盾真的很困难。然而,不甘落后平庸的我,也不是这么容易被打败的。我努力地探索,积极地思考,试图征服自己的命运,以开辟出自己的天地。在许多次的失败中,我并不气馁,我仍然努力去追寻。我希望能用我的一生去做试验,如果可以的话。虽然,有时由于思考得太多而实际比较少,我会陷入思维的漩涡。但是,我正积极地探索,并努力去改变现状。

  在的挣扎中,我逐渐认识到了一些东西,也改变了一些东西。在这逐渐的认识与改变中,我却并不能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了。相反,由于这种认识与改变更加坚定了我追求那种召唤我的东西的信念,也加深了我一个人走的信念,我变得更加孤独了,也似乎在更加的刚强中显得更脆弱了。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痛苦吧。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段有关成长的话:我们就这样生活着,时而有人陪伴,时而孤身一人;自然而然地,今天否认昨天的一些想法,明天又敲碎今天的一些信念;这个,就是成长——既无法强求,也不可避免。是啊,成长就是这么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思想中,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东西在变动着。

  其实,我一直有这么一个疑问:成长了就一定变得更加完美了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也许成长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老到,但不一定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完美。因为,有时成长之前的东西更加适合我们自身内在的需要,更能使我们感到幸福。同时,有时的成长,也只是使我们更加扭曲了自己,以适应所谓的生活。

  我仍然一直在追寻。在迷茫中,我似乎能看清并感觉到一些东西了。也一直是这些东西,在支撑着我。哦,对了!我一直在寻找,我在寻找一种归属感,不仅是学习与工作的,还有心灵的;我一直在寻找,我在寻找一种平衡,一种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我一直在寻找,我在寻找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既能让我感到开心,又能让我摆脱孤独并积极向上的完美生活方式;我一直在寻找,我在寻找一种生活,一种完美生活……

  这是一个强者的世界!人们早就知道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现在也这么认为了。而且,我更加强烈地感觉到,不管怎样,一个人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创造自身独特的价值,并去承担必要的责任,那他的生命将是毫无意义与价值的!

地底11层指的是从基岩往上的11层,电脑版可按F3查看(block:-140 64 -192)我正处于64格。在地底11层以内,矿藏是最丰富的。

险模式不能创建,在进入存档后开启作弊,输入/gamemode adventure、/gamemode 2(仅基岩版)或按住F3+F4(仅Java版,版本必须高于或等于116)调出冒险模式。

Herobrine:

Him,是《我的世界》里的反派角色。在各大动画**背景故事中,Him一心想除掉Notch和史蒂夫,窃取王位,继而统治方块大陆,是“怪物领袖”,居住在地狱。

性格阴险、无情、孤僻。但在一些版本中是作为英雄出现,比如与实体303的一些战斗中。在《动画人生》中,HIM以史蒂夫的镜像出现。

Herobrine是Minecraft有关社区创作出的一个恐怖故事的主角,需要用模组实现。他已成为Minecraft社区里的一个重要标志形象。有时在中文社区中被称为HIM(Herobrine in Minecraft)。

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论文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

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理的稳定倾向的人生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功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

树立正确人生观,就能够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作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实际上,树立正确人生观,也是人们的一种信念。在大干世界中,许多事情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信念对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对人的健康有着奇特的作用,信念在人们无能为力时显得尤为重要。

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无论是来自思想意识或宗教信仰,还是来自丰富的经验,都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取得更好的结果。因此面对疾病或困扰,首先要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和困扰。如果无法战胜时,也决不要失望,承认并乐观地接受现实,这才是聪明之举

人生观议论文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那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什么样的呢?

我想起了高中时的一件事,这种影响可能在我一生中都无法抹灭,那是在我高三的时候,那个晚上刚下完小雨,我们寝室的一个同学并没有回寝室,我们也没当回事,还以为他又出去通宵了,凌晨三点左右,班主任突然打 *** 到寝室问那个同学晚上回来没有,我们当时还有点犹豫,要不要出卖他,想一想,我们已经是高三了,学校也基本上不管了,也管不了啦,就告诉班主任,他并没有回寝室,第二天他依然没回来,我们也没在意,认为事情没有那么严重,可是连续好几天,还是没有见到他,我们才有点着急,想肯定是出事了,偶然从校门口经过的时候,听到保安聊天说我们学校有个同学被绑架了什么的,我们站在那准备听下去的时候,那保安们又什么都不说了,这次可能事情真的出大了,然后全校都传遍了我们学校有个学生被绑架了,学校老师不得不出面说是谣言,这时我们心里面才松了口气,可以事实证明往往小道消息是正确的,他不见后大约四五天吧,班主任突然表情黯然地对我们说,他被绑架已经撕票了,尸体在一个河旁边被发现了。

这时我并没有感觉到特别伤心,只是感觉到吃惊,我们那个小市,虽然有偷鸡摸狗的现象,也有大街上持刀砍人抢钱的现象,但还没听说过绑架的,再加上,我们从小都是受到比较正统的唯物主义教育,人的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身边突然少个人也得正常生活,知道他已经死了的之一天,我也没有感觉到害怕,晚上回来寝室看到他的床,我也没想什么,更没有做什么恶梦。那时候我特喜欢踢球,照样中午晚上踢球。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白天上课看到他那个空桌子,晚上回寝室看到他的空床,突然感觉到,原来人死了什么都也没有了。我想到以前,冒着被学校处罚的危险,和他一起**到网吧去;还嘲笑过他踢球没力气,踢球还没有女生踢得远;在他出事的前一个星期我还帮他递情书给邻班女生;我帮他借的本黄XC色XA小说还在他人已空的课桌里面他的优点他的缺点他担心的他的追求都随着他的死去而变得不重要了或者是也没有了

我的人生观。人生是什么了??我有时也在想,那人生又要以什么的方式对待了。是用人生去谱写交响曲吗?还是平淡过一世了。

我有时在想我的人生要什么走法了???头脑里有二种,一种是积极对待了??还是消积极了,也不能说是消极吧。

有是在想赚很多钱建高楼大厦了,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但我也在想,两手空空来到世上,那大厦你能带走吗?

有时在想名和利,有了名和利,在世上就有地位了,

我也在想,人在地上有多久了,何况今天不知明天事。

有时也在想平平淡淡过一世吧,

但回头想,这样你的周边的人什么看你?什么说你了?

又想有时在想拼命赚取世界?

但主又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我的人生观。论文。1500字。急!

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 *** 思想,二是确立了 *** 理论。不好,但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2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赞美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时常说“比金子还珍贵”,我们指责某些人的不道德时,常说真“不值钱”。“金子”、“钱”是一种价值判断。 *** 同志赞扬张恩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也是价值判断。

1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

“我哪有什么财富呢?作为一个大学生,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学费都交得紧紧张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你看人家”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我们对财富理解片面了。财富并不只是权力、金钱,它们只是财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而已。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难定,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当年林岗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谁相信这位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呢? *** 三起三落,当年人们“批邓”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为中国设计一副崭新的蓝图呢?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个重要的财富就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请万分地珍视它们!你没什么大出息,可是你毕竟考上了大学,前途光明。家很温暖——这份亲情是财富,终生值得珍惜。虽然你没有发财又很想发财,但没有去偷去抢去骗去胡作非为,勤俭持家,虽然不富裕,可还是乐于助人,亲戚关系融洽,同学朋友们喜欢与你在一起——这种善良品德、气节操守、为人处世也是你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也许没觉察到它们的重要,但它们终究会给你一份回报。

第三,你的抱怨表示你对现状有所不满意,你在试图努力改变它们,在追求你想要的东西。这种欲望、上进心也是财富。

也许现在的不如意、逆境、挫折乃至苦难都让你觉得难过,但这都是你的财富!人们常说,苦难是更好的大学,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从苦难中走来的。在逆境中,我们会经受各种考验与锤炼,百炼成钢,成就我们非凡的意志品质和能力,“苦费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看成结局而不是过程。

2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推动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 *** 理论、“ *** ”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更需要我们每个大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读书好学,多思好问,革新创造,特别是注意从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求真务实,把学校和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经过价值实践的反复强化,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种会生存、善学习、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有效帮助我们每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论文

提出疑问:人生的青春之问

在引出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总说人生与人生观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论证如何正确的人生观

引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阐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说明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解释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提出反对错误人生观的观点

确立成就出彩人生的正确观

大一思修课,写一篇题为《我的人生观》的论文、

我的人生观

所谓人生观,也就是我们处理自己与这个社会关系的准则。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等不尽相同,人生也不相同。当然也有人说我没有人生观,那我只能说你说对了一半,你可能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但你一定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或对这个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只不过并不明确或并不完整。

人生,一个古老而又沉重的话题,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倾尽自己的一生去领悟它的真谛作为无名小卒的我,本不该在这个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华大谈特谈人生。倒不是因为无名小卒的话平平淡淡,而是因为人生这个话题向来就是成年人的东西,我自认自己还是一个乳气未干的小小男生,不过既然已经对它产生了一点

理想总是完美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所以有了王勃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有了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此,不妨将人生想像得痛苦些我不否认现实中也有美好的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也不否认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一样,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对人生的看法,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觉得我有必要将覆盖在生活表层那不堪一击的美好面纱撕掉, *** 裸地直面人生,直面自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珍惜所有出现在我面前的美好事物。承认人生的痛苦性的同时,也是为了使自己在困难与挫折的打击下不致于一下子就消沉下去突然想起一个外国名人的话:"难道痛苦是白忍受的吗?不,它应当使我们伟大起来!”

既然人生是痛苦的,我也就没必要对自己抱太多的的希望,对生活怀太多的梦想,但我又会尽我所能地去追求属于我的东西,这是不是很矛盾?现实的残酷逼迫我变得对自己残酷,而这种残酷又是一种对人生的高度负责我想,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所以我必须对我的人生使命负责任。我不愿意我以一堆烂肉的形式存活于人世间,那样无异于行尸走肉

没有意义的生活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对人生的浪费,我不喜欢浪费,所以我选择有意义,选择充实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的很多人尤其年轻人对自己的人生很迷茫,或是悲观,不知自己应在社会中扮演怎样一个角色,树立什么样的目标,目标又该如何去定,美好的人生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人生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正确的人生观又应是什么呢。

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子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人生并不完美

很多人都追求完美的人生,但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完美呢?每个人的标准却不同,如果用所有人的标准去衡量,人的一生不可能达到完美,那么我们各自的理想人生是否就能够达到完美呢?这也不一定,因为如果你对自己的理想人生要求比较低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可能是完美的,但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那么它也并不会完美,我们的人生中并不只有我们自己,社会的法则、他人的行为并不会都符合你的要求,所以常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很多人却将人生中这些不顺之事过分夸大,认为社会一片黑暗,人生到处是艰难险阻,从而形成一种悲观看世的心态。当我们幼年蹒跚学步时经常会跌倒,而社会在发展并不完善的今天,每个人都会跌倒,甚至有些人跌得很惨,但从世界范围内看,从社会发展的整个进程上讲,社会一直不断向完美发展,虽无法到达但永远趋近。

二、认识你自己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作为社会一员的我们又应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谈到理想,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的产生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比目前要好,也正因为如此理想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然而目标也有高有低,有的人将人生目标定得过低只要以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就行,有的人则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然大部分人还是想做个普通人或者比普通人好一点。

其实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为了生存的更好。其实之一类早已不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对象,那是在生产力极低的时候我们所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而现在的我们大都不用为生存而发愁,至于家长们常对孩子们说的不好好学习就不能在社会上生存之类的话其实也大都属于第二类,而第二类目标是没有尽头的。还有很多人想成为英雄,名垂青史,那么我想在这里解释一下我对“英雄”的理解。其实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实际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不一定都被称为英雄,大家看到的往往只是最耀眼的那几颗星。这个世界不推崇英雄主义,但却需要英雄。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标都必须有一个依据,那就是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很多人具备能力和潜力却缺少魄力和自信选择的人生目标过低,这是一种悲观也是一种懒惰,注定一生碌碌无为;也有很多人单纯看到自己的某部分优点,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略了能力的不足,最终失败,这是一种狂妄也是一种无知。

三、人生本意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马克思将其概括为贡献与索取,人们的各种定义从根本上说只是二者程度的不同而已。有的人偏重贡献,甘为人民奉献一生,有的人则偏重索取,贪图人生享乐。当然其他的表现还有很多很多。

无论你如和定义自己的一生都必须符合一个要求,那就是贡献必须大于索取,否则社会无法存在于发展。这是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我们也必须服从这一点,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一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存。当一个人真正看到他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时,他也就达到了“大我”的境界。

然而要获得幸福快乐的一生仅达到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就必须付出,而我们最重要的资本就是自己,每个人都可以看作是一块巨大的矿石,开发的越多价值也就越大,人只有实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才有资格索取,有能力贡献。这样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赞扬,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不过,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并不容易,他需要许多主客观的条件,更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只有怀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享受人生的美好,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大我”与“小我”的统一。

这本书共分五个部分,之一个部分也是叫《我的世界观》,这个内容比较庞杂,里面涉及到爱因斯坦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对友谊的看法,对教育的看法,还有他对一些亲戚、朋友、同事的回忆和怀念文章,这里面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他的世界观。

第二部分是关于和平的《追求和平》,因为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个追求和平的人,他生活在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历史上,是很罕见的一个时期,他在这个时期里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为知识分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这里面的内容我基本上是按照德文版和英文版来编译的。

第三部分讲了爱因斯坦和德国的关系,标题是《从普鲁士科学院辞职》,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当年被普鲁士科学院以重金聘请过去,同时德国当时也处于世界的科学中心,爱因斯坦对他的境遇应该是非常满意的,但为什么他要辞职呢?所以这部分就充分反映了他和普鲁士科学院以及一些相关机构和人物的交往,我特别地又加了一封新的信件,就是他和普朗克之间的信件往来。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最早的奇迹年的文章,包括狭义相对论提出来之后,得到的最重要的赏识就来自普朗克。但是后来纳粹上台之前,爱因斯坦已经觉察到纳粹非常邪恶的用心,所以他觉得在德国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生存下去,就提出辞职。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他的科学部分,这个科学部分,我们虽然是选的他的科学来讲,比如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我是怎样发现相对论的”,但是,这里面大部分讲的是科学研究的 *** ,科学认识论,在保留这部分的同时,我也加了两篇以前很少见的,是爱因斯坦谈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河流弯曲”这样一个现象,我们都见过,在北半球的河流,我们中国人有个说法,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不是人为地把它的河道固化的话,它是会变化的,但是这个原因是什么,尤其是理论物理学家很少有讨论这个的,所以爱因斯坦实际上他有很注重实际的一面,他有很多发明专利,他和别人申请过很多发明专利,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所以,我把这两篇文章也保留,这也是一个新的让大家认识爱因斯坦的一种方式。这是总体的内容。

第五部分是科学,名字是以他在京都大学的一篇有名的演讲,这篇演讲现在很珍贵,原因是它没有录音也没有德文的文稿,只有翻译记录下来的日文。爱因斯坦当然肯定不是用日文演讲的,这里面有很多争议,但是之一次爱因斯坦谈到了,他的相对论的起源,比如说究竟Michelson-Morley实验对他有没有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