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小说的故事介绍,写得好有追加。

游戏攻略082

求一部小说的故事介绍,写得好有追加。,第1张

求一部小说的故事介绍,写得好有追加。
导读: 1、求一部小说的故事介绍,写得好有追加。2、谁知道庄子和惠子的所有故事啊?~3、庄子。秋水(节选)翻译4、庄子的生平简介关于庄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名人事例?结尾是:上了落英岛的码头,他们发现有很多船都整装待发,成批的

结尾是:

上了落英岛的码头,他们发现有很多船都整装待发,成批的武林人士纷纷上船离岛,看样子仙山别苑真的出大事了。(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和陆浚匆匆上山,刚到山脚却看见司画在几个下人的陪同下正往码头来。(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卞良跑上前来抓住他的胳膊,“洛央现在怎么样?”(来自·幻剑书盟)

“很好!”司画面无表情地推开他继续往前走。(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你要去哪里?”卞良大声问道,司画头也不回越走越远。(来自·幻剑书盟)

“卞公子!”司棋从山上跑了下来。(来自·幻剑书盟)

“司棋,到底怎么了?”没等卞良开口,陆浚一上来就拉住司棋问道。(来自·幻剑书盟)

“这两天发生的事太多了,一时间说不清楚,只是司画要跟苏恒走了。”(来自·幻剑书盟)

“你说什么!”卞良惊得以为自己听错了。(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不知着了谁的道,前晚竟稀里糊涂地睡到苏恒房里,昨天一早被一帮人撞见她和苏恒衣冠不整地躺在床上。这事情一出,岛上哪敢留她,少庄主只好作主将她许配给了苏恒,现在他就要随船走了,我这就是要去送她。(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立刻明白司画成了洛央的替死鬼,前因后果他不愿去想,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追回司画。(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跑回码头,司画正要上船。(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卞良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将她拦住,“你不要走,我不许你嫁给别人!”(来自·幻剑书盟)

“放手!”司画用力扯开他的手,“这么多人看着,你要干什么呀!”(来自·幻剑书盟)

“我说过不准别人把你从我身边抢走,除非你自己想走!”(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忍住眼角的泪水平静地说道:“我想走,没人强求。”(来自·幻剑书盟)

“你不要骗我了——”(来自·幻剑书盟)

“我为什么要骗你?我现在就要成为将军夫人了,你知不知道,我这辈子就是想嫁给一个有头有脸可以依靠的男人,而你,你能给我什么?等你找到人替换我的时候,我想象得到那时的下场会有多惨。”(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的话让卞良百口难辩,看着强忍泪水的她,卞良心如刀绞却束手无策,当他选择救莫清漪时,他满脑子都是对洛央的愧疚,现在又完完全全地转移到司画身上,甚至更加浓重。(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见他无话,泪水终于决堤,她转身跑上船进了船舱,不愿让他在见到自己的泪水。(来自·幻剑书盟)

船开了,卞良站了一会儿,回头一看,陆浚和司棋正站在不远处等着他。(来自·幻剑书盟)

“我们上山吧!”卞良暂且放下沮丧的心情边上山边向司棋问道:“司棋,你说这两天岛上发生了许多事,除了这件还有什么?”(来自·幻剑书盟)

“昨天老庄主来岛上了,晚上就召集岛上的各界人士,当场宣布这次宴会到此结束,以后也不会再有仙山别苑的武林盛宴。更严重的是,老庄主宣布解除了少庄主和**的婚约,改认**为义女,并将整个落英岛送与**,这两天他就会带少庄主和一些仆从回玉剑阁。”(来自·幻剑书盟)

听着司棋的话,卞良深知玉世梁的立场和洛央一样的坚定,有这么多人与他并肩作战,让他感到这腥风血雨的江湖终于有些人情味了。(来自·幻剑书盟)

最后一章 第十一章 峰回路转有得失

毕竟莫清漪一行人一走了很久,卞良飞奔追赶却总是不见他们的踪影。天已入黑,卞良的心情也暗沉下来,两旁飞过的树林仿佛映出了洛央的影子,她正端起茶杯,欣赏着水面漂浮的菊花瓣。(来自·幻剑书盟)

“不!”卞良痛苦地喊着,他好怕,怕的开始发抖。但他做出的决定从来没有后悔过,只求苍天能饶过无辜的洛央,保佑她平安无事。(来自·幻剑书盟)

黑夜中,卞良一眼看见前方火光冲天,更是心急如焚飞奔而去。(来自·幻剑书盟)

来到着火的地点,卞良从房屋构造上猜测这是一家客栈,客栈旁边的马棚里没有马,他知道陆浚他们在着火前已经离开,想到此处卞良夹紧马肚顺着官道继续追赶。(来自·幻剑书盟)

又赶了七八里路,一副厮杀的场面映入卞良眼帘,卞良双脚一蹬飞身过去,见陆浚正与三个人苦战。(来自·幻剑书盟)

看清是卞良来了,陆浚惊喜万分,招架之余大喊道:“清漪姑娘就在前面不远处!”(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施展轻功如梭般纵向前方,没多远莫清漪和仅存的几个护卫正处在十几人的包围中。(来自·幻剑书盟)

黑夜中卞良形如鬼魅,飞星剑寒光四射杀入人群之中,片刻间对手已倒下一片。(来自·幻剑书盟)

莫清漪还没从惊惧中缓过神来,就看见卞良手握长剑站在自己面前,“清漪,你留在这儿,我去帮师兄,有什么事就大声喊!”(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又看了看她身边的几名护卫,知道这些都是陆浚挑选出来的死士,“保护好莫姑娘!”(来自·幻剑书盟)

“是!”(来自·幻剑书盟)

等回到主战场,卞良才看清和陆浚交手的是四大金刚中的金刀、金锏和金枪。(来自·幻剑书盟)

“师兄!”卞良跃身到战场中间,和陆浚并肩作战。(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的加入很快扭转了局面,在卞良三式剑招过后,对手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陆浚将大刀 *** 土里,双手支着刀柄喘着粗气,“公子,清漪姑娘怎么样?”(来自·幻剑书盟)

“她没事。你怎么样?”(来自·幻剑书盟)

“你再不来,我就吃不住了,他们三个人一起上,我只有招架的份儿。”(来自·幻剑书盟)

“能困住他们让清漪走,师兄已经很了不起了。”(来自·幻剑书盟)

这时金刀常斩上前一步开口说道:“卞公子,久仰你的大名,老夫常斩,幸会了。”(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将飞星剑一背,“前辈手中亮晃晃的大刀已经表明您的身份了。”(来自·幻剑书盟)

“喂,你的剑是什么来头,这么快?”金枪洪武抢话道。(来自·幻剑书盟)

“不是剑快,是身法快,加上剑法古怪,你当然没见过了。”一旁的金锏白鹏接话道。(来自·幻剑书盟)

洪武又向卞良问道:“那你这是什么剑法?”(来自·幻剑书盟)

“这剑名曰飞星,剑法名曰逐月。”(来自·幻剑书盟)

“飞星逐月,没听过!”(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解释道:“这剑法源自南海边的一个部族,到今天这个部族或许已经灭亡了。”(来自·幻剑书盟)

常斩道:“多谢卞公子解释了这么多,让我们现在就真真正正地见识一下南海的剑法!”(来自·幻剑书盟)

“公子,陆浚再助你一臂之力!”陆浚重又整装上阵。(来自·幻剑书盟)

五个人的战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这样的战场上高手过招最为精彩,三对二每个人面对的敌手瞬间就会易位,遭遇的招数更是应接不暇。卞良在这中间最是如意,他的剑法变幻怪异根本没有什么套数可言,身法又是瞬息万变,卞良和陆浚不停地易位,就像是一个人三头六臂,速度和力量搭配的炉火纯青,三位金刚越打越糊涂。(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看出三人的乏力,向陆浚喊道:“护剑!”(来自·幻剑书盟)

“好!”陆浚搓身将卞良护在身后,用尽全力挡开这一轮的攻击,只见卞良将飞星剑抛向半空中,真气周身一转冲向双手,“剑走飞虹!”飞星剑沿着他手指的方向闪出一道刺目的红光从半空中刺向对方,三位金刚知道卞良要出绝招,各自动用真气护体,可剑身未到,强大的剑气已让他们站得不稳,随之一道劲风向他们压倒而来。(来自·幻剑书盟)

“退!”三人顺着力场方向纷纷翻身后退,一个接一个站到一列,金刀站在列首以三人之力发出一道力场与之对抗。(来自·幻剑书盟)

在两道力场相撞的位置两旁的树木全都像飓风之后一样面目全非,双方也都大伤元气停了下来。(来自·幻剑书盟)

一场硬仗下来唯一一个气息顺畅的只有卞良,这让对方惊诧万分,虽然他们已和陆浚交手几十回合,但卞良一路颠簸体力也消耗不少,可见他的功力深厚,非同寻常。(来自·幻剑书盟)

“二哥!”白鹏叫住常斩,常斩回头和他一交换眼神,都知道今天不能成事了,三个人飞身上马匆匆退走。(来自·幻剑书盟)

这时卞良赶忙收剑坐到地上开始调息,过了少会儿他不敢耽搁便站了起来。(来自·幻剑书盟)

陆浚惊诧卞良照比以往为何如此虚弱,刚才的较量根本影响不到他,“公子,难道来之前已经打过一仗?”(来自·幻剑书盟)

“以后我再向你解释,我们快去看看清漪!”(来自·幻剑书盟)

二人回头去找莫清漪,正碰上莫清漪带着浩浩荡荡一大批人赶了过来。(来自·幻剑书盟)

“哥哥!”莫清漪焦急地拉住卞良。(来自·幻剑书盟)

“哥哥没事,你在哪里找到这么多人?”(来自·幻剑书盟)

“爹爹在前面有一个盐舵,刚交手时我就叫一个护卫去求援了,可还是来晚了。”(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大概一看,少说也有几百人,个个体魄健壮都是练家子,心中暗叹莫阳秋现在的势力非同小可,一个分舵就这么多人。“清漪,你暂时和他们回盐舵好不好,我和师兄有急事要办。”(来自·幻剑书盟)

莫清漪点点头,“爹爹很快就会来的,你放心吧!”(来自·幻剑书盟)

“好!”卞良说罢和陆浚上马离去。(来自·幻剑书盟)

路上卞良将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陆浚,陆浚也感到大战的临近,同时也为洛央的安危焦虑起来。等二人回到海边租好了船已是第二天的傍晚,一夜的时间赶回落英岛,二人的心情分外的紧张。(来自·幻剑书盟)

上了落英岛的码头,他们发现有很多船都整装待发,成批的武林人士纷纷上船离岛,看样子仙山别苑真的出大事了。(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和陆浚匆匆上山,刚到山脚却看见司画在几个下人的陪同下正往码头来。(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卞良跑上前来抓住他的胳膊,“洛央现在怎么样?”(来自·幻剑书盟)

“很好!”司画面无表情地推开他继续往前走。(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你要去哪里?”卞良大声问道,司画头也不回越走越远。(来自·幻剑书盟)

“卞公子!”司棋从山上跑了下来。(来自·幻剑书盟)

“司棋,到底怎么了?”没等卞良开口,陆浚一上来就拉住司棋问道。(来自·幻剑书盟)

“这两天发生的事太多了,一时间说不清楚,只是司画要跟苏恒走了。”(来自·幻剑书盟)

“你说什么!”卞良惊得以为自己听错了。(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不知着了谁的道,前晚竟稀里糊涂地睡到苏恒房里,昨天一早被一帮人撞见她和苏恒衣冠不整地躺在床上。这事情一出,岛上哪敢留她,少庄主只好作主将她许配给了苏恒,现在他就要随船走了,我这就是要去送她。(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立刻明白司画成了洛央的替死鬼,前因后果他不愿去想,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追回司画。(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跑回码头,司画正要上船。(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卞良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将她拦住,“你不要走,我不许你嫁给别人!”(来自·幻剑书盟)

“放手!”司画用力扯开他的手,“这么多人看着,你要干什么呀!”(来自·幻剑书盟)

“我说过不准别人把你从我身边抢走,除非你自己想走!”(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忍住眼角的泪水平静地说道:“我想走,没人强求。”(来自·幻剑书盟)

“你不要骗我了——”(来自·幻剑书盟)

“我为什么要骗你?我现在就要成为将军夫人了,你知不知道,我这辈子就是想嫁给一个有头有脸可以依靠的男人,而你,你能给我什么?等你找到人替换我的时候,我想象得到那时的下场会有多惨。”(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的话让卞良百口难辩,看着强忍泪水的她,卞良心如刀绞却束手无策,当他选择救莫清漪时,他满脑子都是对洛央的愧疚,现在又完完全全地转移到司画身上,甚至更加浓重。(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见他无话,泪水终于决堤,她转身跑上船进了船舱,不愿让他在见到自己的泪水。(来自·幻剑书盟)

船开了,卞良站了一会儿,回头一看,陆浚和司棋正站在不远处等着他。(来自·幻剑书盟)

“我们上山吧!”卞良暂且放下沮丧的心情边上山边向司棋问道:“司棋,你说这两天岛上发生了许多事,除了这件还有什么?”(来自·幻剑书盟)

“昨天老庄主来岛上了,晚上就召集岛上的各界人士,当场宣布这次宴会到此结束,以后也不会再有仙山别苑的武林盛宴。更严重的是,老庄主宣布解除了少庄主和**的婚约,改认**为义女,并将整个落英岛送与**,这两天他就会带少庄主和一些仆从回玉剑阁。”(来自·幻剑书盟)

听着司棋的话,卞良深知玉世梁的立场和洛央一样的坚定,有这么多人与他并肩作战,让他感到这腥风血雨的江湖终于有些人情味了。(来自·幻剑书盟)

最后一章 第十一章 峰回路转有得失

毕竟莫清漪一行人一走了很久,卞良飞奔追赶却总是不见他们的踪影。天已入黑,卞良的心情也暗沉下来,两旁飞过的树林仿佛映出了洛央的影子,她正端起茶杯,欣赏着水面漂浮的菊花瓣。(来自·幻剑书盟)

“不!”卞良痛苦地喊着,他好怕,怕的开始发抖。但他做出的决定从来没有后悔过,只求苍天能饶过无辜的洛央,保佑她平安无事。(来自·幻剑书盟)

黑夜中,卞良一眼看见前方火光冲天,更是心急如焚飞奔而去。(来自·幻剑书盟)

来到着火的地点,卞良从房屋构造上猜测这是一家客栈,客栈旁边的马棚里没有马,他知道陆浚他们在着火前已经离开,想到此处卞良夹紧马肚顺着官道继续追赶。(来自·幻剑书盟)

又赶了七八里路,一副厮杀的场面映入卞良眼帘,卞良双脚一蹬飞身过去,见陆浚正与三个人苦战。(来自·幻剑书盟)

看清是卞良来了,陆浚惊喜万分,招架之余大喊道:“清漪姑娘就在前面不远处!”(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施展轻功如梭般纵向前方,没多远莫清漪和仅存的几个护卫正处在十几人的包围中。(来自·幻剑书盟)

黑夜中卞良形如鬼魅,飞星剑寒光四射杀入人群之中,片刻间对手已倒下一片。(来自·幻剑书盟)

莫清漪还没从惊惧中缓过神来,就看见卞良手握长剑站在自己面前,“清漪,你留在这儿,我去帮师兄,有什么事就大声喊!”(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又看了看她身边的几名护卫,知道这些都是陆浚挑选出来的死士,“保护好莫姑娘!”(来自·幻剑书盟)

“是!”(来自·幻剑书盟)

等回到主战场,卞良才看清和陆浚交手的是四大金刚中的金刀、金锏和金枪。(来自·幻剑书盟)

“师兄!”卞良跃身到战场中间,和陆浚并肩作战。(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的加入很快扭转了局面,在卞良三式剑招过后,对手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陆浚将大刀 *** 土里,双手支着刀柄喘着粗气,“公子,清漪姑娘怎么样?”(来自·幻剑书盟)

“她没事。你怎么样?”(来自·幻剑书盟)

“你再不来,我就吃不住了,他们三个人一起上,我只有招架的份儿。”(来自·幻剑书盟)

“能困住他们让清漪走,师兄已经很了不起了。”(来自·幻剑书盟)

这时金刀常斩上前一步开口说道:“卞公子,久仰你的大名,老夫常斩,幸会了。”(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将飞星剑一背,“前辈手中亮晃晃的大刀已经表明您的身份了。”(来自·幻剑书盟)

“喂,你的剑是什么来头,这么快?”金枪洪武抢话道。(来自·幻剑书盟)

“不是剑快,是身法快,加上剑法古怪,你当然没见过了。”一旁的金锏白鹏接话道。(来自·幻剑书盟)

洪武又向卞良问道:“那你这是什么剑法?”(来自·幻剑书盟)

“这剑名曰飞星,剑法名曰逐月。”(来自·幻剑书盟)

“飞星逐月,没听过!”(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解释道:“这剑法源自南海边的一个部族,到今天这个部族或许已经灭亡了。”(来自·幻剑书盟)

常斩道:“多谢卞公子解释了这么多,让我们现在就真真正正地见识一下南海的剑法!”(来自·幻剑书盟)

“公子,陆浚再助你一臂之力!”陆浚重又整装上阵。(来自·幻剑书盟)

五个人的战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这样的战场上高手过招最为精彩,三对二每个人面对的敌手瞬间就会易位,遭遇的招数更是应接不暇。卞良在这中间最是如意,他的剑法变幻怪异根本没有什么套数可言,身法又是瞬息万变,卞良和陆浚不停地易位,就像是一个人三头六臂,速度和力量搭配的炉火纯青,三位金刚越打越糊涂。(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看出三人的乏力,向陆浚喊道:“护剑!”(来自·幻剑书盟)

“好!”陆浚搓身将卞良护在身后,用尽全力挡开这一轮的攻击,只见卞良将飞星剑抛向半空中,真气周身一转冲向双手,“剑走飞虹!”飞星剑沿着他手指的方向闪出一道刺目的红光从半空中刺向对方,三位金刚知道卞良要出绝招,各自动用真气护体,可剑身未到,强大的剑气已让他们站得不稳,随之一道劲风向他们压倒而来。(来自·幻剑书盟)

“退!”三人顺着力场方向纷纷翻身后退,一个接一个站到一列,金刀站在列首以三人之力发出一道力场与之对抗。(来自·幻剑书盟)

在两道力场相撞的位置两旁的树木全都像飓风之后一样面目全非,双方也都大伤元气停了下来。(来自·幻剑书盟)

一场硬仗下来唯一一个气息顺畅的只有卞良,这让对方惊诧万分,虽然他们已和陆浚交手几十回合,但卞良一路颠簸体力也消耗不少,可见他的功力深厚,非同寻常。(来自·幻剑书盟)

“二哥!”白鹏叫住常斩,常斩回头和他一交换眼神,都知道今天不能成事了,三个人飞身上马匆匆退走。(来自·幻剑书盟)

这时卞良赶忙收剑坐到地上开始调息,过了少会儿他不敢耽搁便站了起来。(来自·幻剑书盟)

陆浚惊诧卞良照比以往为何如此虚弱,刚才的较量根本影响不到他,“公子,难道来之前已经打过一仗?”(来自·幻剑书盟)

“以后我再向你解释,我们快去看看清漪!”(来自·幻剑书盟)

二人回头去找莫清漪,正碰上莫清漪带着浩浩荡荡一大批人赶了过来。(来自·幻剑书盟)

“哥哥!”莫清漪焦急地拉住卞良。(来自·幻剑书盟)

“哥哥没事,你在哪里找到这么多人?”(来自·幻剑书盟)

“爹爹在前面有一个盐舵,刚交手时我就叫一个护卫去求援了,可还是来晚了。”(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大概一看,少说也有几百人,个个体魄健壮都是练家子,心中暗叹莫阳秋现在的势力非同小可,一个分舵就这么多人。“清漪,你暂时和他们回盐舵好不好,我和师兄有急事要办。”(来自·幻剑书盟)

莫清漪点点头,“爹爹很快就会来的,你放心吧!”(来自·幻剑书盟)

“好!”卞良说罢和陆浚上马离去。(来自·幻剑书盟)

路上卞良将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陆浚,陆浚也感到大战的临近,同时也为洛央的安危焦虑起来。等二人回到海边租好了船已是第二天的傍晚,一夜的时间赶回落英岛,二人的心情分外的紧张。(来自·幻剑书盟)

上了落英岛的码头,他们发现有很多船都整装待发,成批的武林人士纷纷上船离岛,看样子仙山别苑真的出大事了。(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和陆浚匆匆上山,刚到山脚却看见司画在几个下人的陪同下正往码头来。(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卞良跑上前来抓住他的胳膊,“洛央现在怎么样?”(来自·幻剑书盟)

“很好!”司画面无表情地推开他继续往前走。(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你要去哪里?”卞良大声问道,司画头也不回越走越远。(来自·幻剑书盟)

“卞公子!”司棋从山上跑了下来。(来自·幻剑书盟)

“司棋,到底怎么了?”没等卞良开口,陆浚一上来就拉住司棋问道。(来自·幻剑书盟)

“这两天发生的事太多了,一时间说不清楚,只是司画要跟苏恒走了。”(来自·幻剑书盟)

“你说什么!”卞良惊得以为自己听错了。(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不知着了谁的道,前晚竟稀里糊涂地睡到苏恒房里,昨天一早被一帮人撞见她和苏恒衣冠不整地躺在床上。这事情一出,岛上哪敢留她,少庄主只好作主将她许配给了苏恒,现在他就要随船走了,我这就是要去送她。(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立刻明白司画成了洛央的替死鬼,前因后果他不愿去想,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追回司画。(来自·幻剑书盟)

卞良跑回码头,司画正要上船。(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卞良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将她拦住,“你不要走,我不许你嫁给别人!”(来自·幻剑书盟)

“放手!”司画用力扯开他的手,“这么多人看着,你要干什么呀!”(来自·幻剑书盟)

“我说过不准别人把你从我身边抢走,除非你自己想走!”(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忍住眼角的泪水平静地说道:“我想走,没人强求。”(来自·幻剑书盟)

“你不要骗我了——”(来自·幻剑书盟)

“我为什么要骗你?我现在就要成为将军夫人了,你知不知道,我这辈子就是想嫁给一个有头有脸可以依靠的男人,而你,你能给我什么?等你找到人替换我的时候,我想象得到那时的下场会有多惨。”(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的话让卞良百口难辩,看着强忍泪水的她,卞良心如刀绞却束手无策,当他选择救莫清漪时,他满脑子都是对洛央的愧疚,现在又完完全全地转移到司画身上,甚至更加浓重。(来自·幻剑书盟)

司画见他无话,泪水终于决堤,她转身跑上船进了船舱,不愿让他在见到自己的泪水。(来自·幻剑书盟)

船开了,卞良站了一会儿,回头一看,陆浚和司棋正站在不远处等着他。(来自·幻剑书盟)

“我们上山吧!”卞良暂且放下沮丧的心情边上山边向司棋问道:“司棋,你说这两天岛上发生了许多事,除了这件还有什么?”(来自·幻剑书盟)

“昨天老庄主来岛上了,晚上就召集岛上的各界人士,当场宣布这次宴会到此结束,以后也不会再有仙山别苑的武林盛宴。更严重的是,老庄主宣布解除了少庄主和**的婚约,改认**为义女,并将整个落英岛送与**,这两天他就会带少庄主和一些仆从回玉剑阁。”(来自·幻剑书盟)

听着司棋的话,卞良深知玉世梁的立场和洛央一样的坚定,有这么多人与他并肩作战,让他感到这腥风血雨的江湖终于有些人情味了。(来自·幻剑书盟)

  惠子

  惠子即惠施,

  惠施〔公元前370-310年〕曾做过魏的相国,博学善辩,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曾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掀起了名辩的 *** 。他与庄子〔即庄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哲学家〕是好朋友,经常一起辩论。但他所著的《惠子》已佚,惠施的言行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

  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惠子比庄子大一岁左右。

  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 *** 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它讲的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向学生慨然感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

  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

  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吗?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惠之交

  庄子有着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惠子之据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一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小白鱼悠闲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回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惠子辩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准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明显的了。”庄子回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云云,就是你知道了我的意思而问我,那么我在濠水的桥上也就能知道鱼的快乐了。”(《秋水》)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到庄子的所谓“真”。

  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如果从“认知活动”方面来看,两人的论说从未碰头;如果从观赏一件事物的美、悦、情这方面来看,则两人所说的也不相干。而只在不同的立场与境界上,一个有所断言(“知道鱼是快乐的”),一个有所怀疑,(“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显然的!”)他们在认知的态度上,便有显著的不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这不同的认知态度,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相异;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齐物论》上,批评他说:“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更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另外《秋水》篇记载: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庄子去看他,谣言说庄子是来代替惠子的相位。惠子心里着慌,便派人在国内搜索了庄子三天三夜。后来庄子去见惠子,对他讲了一个寓言,把他的相位比喻猫头鹰得着臭老鼠而自以为美。这故事恐怕是他的学生假托的,不过庄子与惠子,在现实生活上确实有很大的距离;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这对于“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的庄子,当然是很鄙视的。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连自己所钓到的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去。( 《淮南子·齐俗训》)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除了《庄子》外,《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也有对他思想的记载。

翻译: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直流的水畅通无阻,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情况下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伯转变了原来欣然自得的表情,面对海神若仰首慨叹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北海神若说:“对井里的青蛙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大海的事情,是因为井口局限了它的眼界;夏天的虫子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道理的问题,是因为他的眼界受着教养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看到大海后,才知道你的不足,这就可以与你谈论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大海却不会满溢出来,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海水却不曾减少,海水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

这说明了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从天地之间生成形态,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感觉自己见到的太少,又哪里还能自傲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小的蚁穴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细小的米粒在大粮仓中吗

人们用“万”这个数字来称呼物类,人不过占其中之一;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每人只是占其中的一个。

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

河伯说:“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更大,把毫末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量是无穷无尽的,时间是没有终点的,得与失的禀分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固定。

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

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禀分是没有定规的;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这是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

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更大的境域呢”

河神说:“世间议论的人们总是说:‘最细小的东西没有形体可寻,最巨大的东西不可限定范围’。这样的话是真实可信的吗”

海神回答:“从细小的角度看庞大的东西不可能全面,从巨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不可能真切。精细,是小中之小;庞大,是大中之大;不过大小虽有不同却各有各的合宜之处。这就是事物固有的态势。

所谓精细与粗大,仅限于有形的东西,至于没有形体的事物,是不能用计算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剖解的;而不可限定范围的东西,更不是用数量能够精确计算的。可以用言语来谈论的东西,是事物粗浅的外在表象;可以用心意来传告的东西,则是事物精细的内在实质。

言语所不能谈论的,心意所不能传告的,也就不限于精细和粗浅的范围了。所以修养高尚者的行动,不会出于对人的伤害,也不会赞赏给人以仁慈和恩惠;无论干什么都不是为了私利,也不会轻视从事守门差役之类的人。无论什么财物都不去争夺,也不推重谦和与辞让。

凡事从不借助他人的力气,但也不提倡自食其力,同时也不鄙夷贪婪与污秽,行动与世俗不同,但不主张邪僻乖异,行为追随一般的人,也不以奉承和谄媚为卑贱;人世间的所谓高官厚禄不足以作为劝勉,刑戮和侮辱不足以看作是羞耻,知道是与非的界线不能清楚地划分,也懂得细小和巨大不可能确定清晰的界限。

听人说:‘能体察大道的人不求闻达于世,修养高尚的人不会计较得失,清虚宁寂的人能够忘却自己’。这就是约束自己而达到适得其分的境界。”河神说:“如此事物的外表,如此事物的内在,从何处来区分它们的贵贱又怎么来区别它们的大小”

海神回答:“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

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比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晓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别和数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

依照事物的功用来看,顺着物体所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具有了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顺着物体所不具有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具有了这样的功能。

可知东与西的方向对立相反却又不可以相互缺少,而事物的功用与本分便得以确定。从人们对事物的趋向来看,顺着各种事物肯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对的;顺着各种事物否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错的。

知晓唐尧和夏桀都自以为正确又相互否定对方,而人们的趋向与持守也就看得很清楚了。当年唐尧、虞舜禅让而称帝,宰相子之与燕王哙禅让而燕国几乎灭亡;商汤、周武王都争夺天下而成为帝王,白公胜争夺王位却遭致杀身。

由此看来,争斗与禅让的礼制,唐尧与夏桀的作法,认可还是鄙夷都会因时而异,不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不变的规律。栋梁之材可以用来冲击敌城,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说的是器物的用处不一样。骏马良驹一天奔驰上千里,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与黄鼠狼,说的是技能不一样。

猫头鹰夜里能抓取小小的跳蚤,细察毫毛之末,可是大白天睁大眼睛也看不见高大的山丘,说的是禀性不一样。所以说:怎么只看重对的一面而忽略不对的一面、看重治而忽略乱呢这是因为不明了自然存在的道理和万物自身的实情。

这就像是重视天而轻视地、重视阴而轻视阳,那不可行是十分明白的了。然而还是要谈论不休,不是愚昧便是欺骗!远古帝王的禅让各不相同,夏、商、周三代的继承也各不一样。不合时代、背逆世俗的人,称他叫篡逆之徒;合于时代、顺应世俗的人,称他叫高义之士。沉默下来吧,河神!你怎么会懂得万物间贵贱的门庭和大小的流别!”

河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我将怎样推辞或接纳、趋就或舍弃,我终究将怎么办”

海神回答:“用道的观点来观察,什么是贵什么是贱,这可称之为循环往复;不必束缚你的心志,而跟大道相违碍。什么是少什么是多,这可称之为更替续延;不要偏执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行事,而跟大道不相一致。端庄、威严的样子像是一国的国君,确实没有一点儿偏私的恩惠。

优游自得的样子像是祭祀中的土地神,确实没有任何偏私的赐福;浩瀚周遍的样子像是通达四方而又旷远无穷,确实没有什么区分界限;兼蓄并且包藏万物,难道谁专门有所承受或者有所庇护这就称作不偏执于事物的任何一个方面。

宇宙万物本是浑同齐一的,谁优谁劣呢大道没有终结和起始,万物却都有死有生,因而不可能依仗一时的成功。时而空虚时而充实,万物从不固守于某一不变的形态。岁月不可以挽留,时间从不会停息,消退、生长、充实、空虚,宇宙万物终结便又有了开始。

这样也就可以谈论大道的准则,评说万物的道理了。万物的生长,像是马儿飞奔像是马车疾行,没有什么举动不在变化,没有什么时刻不在迁移。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一切必定都将自然地变化!”

河神说:“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要那么看重大道呢海神回答:“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定然不会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

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烈焰不能烧灼他们,洪水不能沉溺他们,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们,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们。不是说他们逼近水火、寒暑的侵扰和禽兽的伤害而能幸免,而是说他们明察安危,安于祸福,慎处离弃与追求,因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们。

所以说:“天然蕴含于内里,人为显露于外在,高尚的修养则顺应自然。懂得人的行止,立足于自然的规律,居处于自得的环境,徘徊不定,屈伸无常,也就返归大道的要冲而可谈论至极的道理。”

河神说:“什么是天然什么又是人为”海神回答:“牛马生就四只脚,这就叫天然;用马络套住马头,用牛鼻绾穿过牛鼻,这就叫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自然的禀性,不要为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归本真。”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

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ní)小大?”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

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此文出自战国中期·庄子《庄子·外篇·秋水》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庄子的思想被辑录成书,即为今天所见到的《庄子》。

《庄子》一书其体例有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内篇、外篇和杂篇。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果借用佛学用语,内篇相当于正法,也就是庄子自己的心法,由此直接能窥见庄子本人的真实面目;外篇则相当于像法,是离庄子比较近的弟子所为,由于有的弟子曾得庄子亲传。

故即使不能完全得庄学之妙,亦不远也;而杂篇乃庄子的后学所作,相当于末法,离庄学之真义已远,然其有旁通其余各家思想之功,亦不可废也。

就境界而言,内篇最得道学真谛,得其精髓可入道德经的境界;外篇乃就内篇之精义铺衍而成--其实庄子一书可以整个被理解为对老子的解说--可视为内篇之辅佐;杂篇则以庄学摄其余诸家之学,且通于各家学问之中,不妨称为庄学与其他学问之间的交叉学科。内篇为君,外篇为臣,杂篇则为佐使,相辅相成,混成一体。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鉴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寓言故事:

一、鹏程万里

相传远古的时候,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人们都把它叫“北冥”。海里有一条非常大的鱼,它的名字叫鲲,身子大到不知有几千里,它在海里来回游动,卷起层层巨浪。后来,这条大鲲鱼变成了一只大鹏鸟。这只鹏鸟其大无比,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山丘,展开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白云。它平时栖息在北山之上,等到六月间海上羊角旋风刮来时,它便用力扇动翅膀,结聚风力,借着旋转的风势盘旋上升,两个翅膀激起的水花有三千里远,向上一冲,便冲上九万里的高空,穿云破雾,背负青天,一声长鸣,向遥远的南方飞去。那里也是大海,海水浩茫与天相接,人们叫它为“南冥”又叫“天池”。(选自《逍遥游》)

三、葫芦之用

惠施告诉庄子说:“梁惠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上,成熟之后,里面的种子就有五六百斤;可是假如用它盛水,它的坚固程度不足以使它被举起来;假如剖开作水瓢,那么实在太大而没有什么可盛。这葫芦并非不是很大,但我因为它没用处,而将它砸破了。”庄子说:“您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东西啊。曾有宋国人善于配制防止手部皮肤开裂的药,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谋生。有个外地客听说之后,请求用一百个‘金’购买它的配方。这宋人聚集一族之人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不过才挣几个金,如今一下子把技术卖给他就能得到一百个金,请允许我将药方给他。’外地客得到之后,带着药方去告诉吴王。越国有战事,吴王命他做将领,此时正是冬天,外地客率军与越人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就划了块土地给他,并封为邑君。能使手不被冻裂,效果是一样的,但有人用它封官,有人却仍然不能摆脱漂洗丝絮的劳累,那么就是因为使用的地方不一样啊。如今您有能装五六百斤的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用它作为形似大酒杯的器具,而借以浮游于江湖之上呢?您却为它阔大没东西可盛而发愁?那么您的心就像被蓬草塞住了。”(选自《逍遥游》)

四、椿下乘凉

惠施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称它为樗(臭椿),它的大树根凹凸疙瘩而无法划线取直,它的小枝杈弯弯曲曲而无法用圆规角尺测量,它树立在路边,木匠看都不看。如今您的话夸张而无用,众人都会弃之不取。”庄子说:“您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它们低下身子而趴伏于地,以此守候路过的小动物;忽东忽西地跳跃,不管是高还是低,一旦触动机关,就会死在网罗之中。而那种牦牛,大得像天边的云彩,它可以算是很大的了,但却不能捉老鼠。如今您有大树,却担心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那什么都没有的地方、那广阔无边的原野呢?在它旁边徘徊,无所用心;在它下面睡觉躺卧,逍遥自在。在它下面可以说乘凉。它不会夭折于斧子,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没有用得着它的地方,哪里还会有什么困苦呢!”(选自《逍遥游》)

六、朝三暮四

古时候有一位好养猴子的人,他养了一群猴子,由于他经常和猴子在一起,对猴子的性情摸得一清二楚,并能与猴子进行感情交流。有一天,他看到自己喂猴子的橡子不多了,就想出了一个减少橡子分配给猴子的办法。于是他把猴子召集在一起说:“从今天起,早晨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猴子们听了立即发了怒,纷纷直立起吱吱的叫着。养猴子的忙改口说:“那么早晨四升,晚上三升,总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高兴的个个手舞足蹈。试看橡子和橡子的数目并无损益,只是依据猴子的喜怒进行运用,这就是因任的道理。所以圣人通和是非,将是非调合起来,使其止于自然均平之地,则物与我各得其所,两不相妨,这就叫做“两行”。两行者,即所谓“道并行而不相悖。”惠施听了“朝三暮四”的故事,很受启发,觉得庄子对道的研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心里也非常佩服,所以他坚持听完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庄子。(选自《齐物论》)

七、庖丁解牛

从前,有一个叫丁的厨师,特别善于宰牛。梁惠王知道后,便请他为自己宰牛剔肉。庖丁宰牛剔肉时,凡是他手碰到的地方,肩靠到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发出淅沥沥、哗啦啦和谐的响声。只见他挥刀一刺,哗的一声,骨肉更分开了。一切声响,都和音乐的节奏一样,姿势优美,犹如古代的《桑林》之舞;动听的声音,仿佛是古乐《咸池》的旋律。看到这里,梁惠王拍手称赞说:“啊,太好了!太好了!技术怎么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境地呢?!”厨师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知道宰牛的规律,这比掌握一般的宰牛技术更进一步。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眼中所见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不知从什么地方才可以进刀。三年以后,我对牛体结构已完全了解,呈现在眼前的,已不再是一头完整的牛了,我知道该怎样剖开牛体。到了现在,我宰牛的时候,不用眼睛去看,而是凭精神去接触牛体,感觉器官的功能都不用了,精神的作用活跃起来了。”说到这儿,厨师丁见梁惠王大惑不解的样子,又接着解释道:“在肢解牛体时,要顺着牛体的自然生理结构,把刀子 *** 筋骨间缝隙,通过骨节间的孔道,一切动作都完全顺着牛体结构本来的样子进行。刀子所经过的地方,连经络、筋腱都没有碰过,更何况那些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要用刀割肉;那些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在肢解牛体时,要用刀子去砍骨头。”说到这儿,厨师丁拿起自己的刀,掂了掂说道:“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也有几千头了,然而刀锋还像刚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锋利。要知道,牛的骨节之间是有空隙的,刀锋却薄得几乎没有厚度,把这样的刀锋插入有空隙的骨缝中去是宽宽绰绰的,舞动刀子也有回旋的余地。十九年过去了,我的刀子还是这样的锋利。尽管如此,我也从不掉以轻心,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便把动作放慢,下刀也很轻。当牛体哗地一下分开,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时,我便提刀站立,环顾四周,从容自得,心满意足,把刀子插拭干净,好好地收藏起来。”听到这里,梁惠王说:“太妙了!有幸听您的这番话,我从中悟出了养生的大道理啊!”(选自《养生主》)

九、栎树托梦

从前,有一个叫石的木匠,带领弟子去齐国。走到曲辕这个地方时,看见一棵被奉为神社树的大栎树,栎树的树荫可以遮蔽几千条牛,树干有百人合抱那么粗。树临山而长,高出山顶八十尺才生长枝干,这些枝干可以造几十条大船。很多人都围着这棵大树观看,赞叹不止。木匠石的弟子们也停下来围观,但木匠石连看都不看一眼,照样不停地赶路。弟子们看了好一阵,才急忙跟着追木匠石,一个弟子气喘吁吁地问木匠石:“自从我拿着斧子跟您学手艺,还没见过像刚才那棵栎树那样的好木材,来往的人都停下来观赏,您却像没看见一样,这是为什么?”

木匠石听后,回答说:“算了,你不要再说了!这是一棵毫无用处的散木,用它造船会沉,用它做棺材很快就会腐烂,用来做器具又不结实,用来做门和窗户就会像云心木一样流出树脂来,用来当柱子又容易被虫子蛀蚀。这是一棵不能用作材料的树,没有任何用处,别人也不会砍伐它,所以,它才如此长寿。”弟子们听了,都佩服地点了点头。不久,木匠石从齐国回来,又路过这棵大栎树。栎树托梦给木匠石,对他说:“你把我和可作材料的树相比吗?那些山楂树、梨树、柚子树等,果实成熟了就被摘掉,树干树枝常常被扭拉折断,这都是因为它们有用,所以才遭此痛苦。我好几次险些被人们砍伐,就是因为人们认为我有用。现在好了,人们都认为我无用,我可以不被人们砍伐了。这就是无用之用,为我之大用。假使我有用的话,还能长这么大吗?你这个寄生人间的人,怎能用常理来评论我呢?”木匠石醒后,便把他的梦告诉了弟子们,弟子们说:“既然栎树追求无用,那它为什么要生长在社庙旁边供人膜拜呢?”木匠石忙说:“这是秘密,你们不要乱说。这棵栎树是想用社庙来保护自己,否则它就会被人们砍掉。这棵栎树保护自己的方式同它物不一样,按照常理是无法理解的。(选自《人间世》)

十一、倏忽报德

传说掌管南海的神叫“倏”,掌管北海的神叫“忽”,管辖中央的神叫“浑沌”。倏与忽的关系十分密切,二人经常来往。倏与忽每次来往都要经过浑沌管辖的地盘,浑沌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走时还要带上好多礼物。有一天,倏与忽又在一块儿闲聊,两人谈起了浑沌,都感激不尽,赞不绝口,二人商定要好好地报答浑沌。倏说:“我们送给他什么礼物呢?”忽说:“浑沌对咱俩太好了,我想送什么礼物都不足以表达咱们对他的感激。”倏看着忽说:“那该怎么办呢?”忽低头沉思,突然他大声说道:“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人的身上都有七窍(耳、目、口、鼻),这七窍是视、听、食、息都少不了的,浑沌身上没有七窍,一定很不舒服,我们给他凿出来吧!”倏一听这主意,连连拍手称妙。于是二人商量好明天给浑沌凿七窍。第二天,倏和忽便带上铁锤、铁凿来找浑沌,说明了来意,然后二人便在浑沌的身上凿起来。两人干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每天凿出一个孔。就这样,他俩一连干了七天,总算凿出了七窍,他们十分高兴,大声叫着浑沌,可浑沌一声也不吭,二人低头一看,全都惊呆了,原来浑沌死了。(选自《应帝王》)

十二、伯乐训马

马本来具有天生的素质,它的蹄子可以践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奋起奔跑如飞好像腾云驾雾一样,这是自然赋于马的本性。宫殿般豪华的房屋和宽大的高台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但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训马高手。伯乐训马的办法很多,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饿、打、困的 *** 把马治服。所“烙”,就是为了把马的天生气势打下去,就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力,然后修剪马毛,铲削马掌,烙上印号,这样经过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就要死掉了;所谓“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所谓“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马按照人的意图行进。所谓“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再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经过伯乐的训治,马死一半以上。庄子说:“马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近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选自《马蹄》)

十四、螳臂挡车

季彻说:“一天他驾车出游,路上见一个螳螂在车辙里。它看到我的车子过来了,便奋力举起了它的双臂,企图阻止我的车子前进,我看着他的样子又佩服又可怜,佩服它的勇敢,可怜它的不自量力。”说完他哈哈的笑了。将闾吃惊地说:“先生是说鲁国国君照我说的去做,要实现圣明之治,如同螳螂挡车是不能胜任的吧!”季彻没有回答,他说:“最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顺应民心的自然活动,来完成教化,改易俗习。这样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进专一于道的志向。就好像随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为什么会这样。要使天下皆同一于自然之德,必须使内心安定才是。”鲁国的国君照将闾的见解治理国家,麻烦事一天比一天多,连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他就不再实行了。(选自《天地》)

十六、东施效颦

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个绝色的美女名叫西施。有一次,西施心口痛的毛病犯了,她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着眉头,慢慢往家走。人们见了,都说西施皱眉的样子也很好看。离西施家不远,有个长得很丑的姑娘名叫东施。可她却一天到晚涂脂抹粉,扭扭捏捏,人又懒,嘴又馋,乡亲们都很讨厌她。东施见大家总夸西施长得美,很羡慕,就想学西施的样子。看见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她也做出眉头紧皱,一副痛苦的表情,以为这样就美了。谁知,大家看到她那矫揉造作的丑样,更加讨厌她。(选自《天运》)

十七、抱瓮灌畦

孔子的弟子子贡去南方游历到楚国,然后返回鲁国,经过汉阴,看见一位老人正在菜园中培土,把地分成畦,并开辟水沟,直通到井边,抱着瓮从井里取水浇地,费劲不小,可是见效不大。子贡说:“在这里有器械,一天可以浇灌上百畦,用力很小而见效快,您老不打算用吗?”浇菜地的老人仰头望着子贡说:“怎么回事?”子贡说:“把木头砍凿了做成机械,前边轻后边重,从井里往上提水就像抽一样,快速地喷涌就象沸腾的水一般,它的名字叫桔槔。”浇菜的老人愤怒地变了脸色,然后笑道:“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一个道理,有灵巧器械的人必定干投机取巧的事,干投机取巧的事的人心定有投机取巧的心。胸中二话不说有投机取巧的心,那么就不会具备纯洁的品质;不具备纯洁的品质,就不能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不能保持旺盛精神状态的人,就不能得到道。我不是不知道机械的功用,因为感到羞耻而不使用它。”(选自《天地》)

二十、邯郸学步

战国时,燕国的寿陵有个少年人,他很不满意自己的走路姿势,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好看,便决定去邯郸学走路。

每天一大早,这个寿陵少年就站在邯郸繁华的街头看人家走路,邯郸人走得虽好看,却也各有各的样子。寿陵少年一会儿观察这个人的走路姿势,跟在后面走几步;一会儿又琢磨那个人的走路特点,跟在后面走几步;学来学去,总是学不好。他急了,干脆丢掉原来的步法,从头学习走路。从此,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弄得手足无措。

一连学了几个月,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法,而且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掉了,他的钱已经花完,不得不返回寿陵。可是他已经不会走路了,只好爬着回去。(选自《秋水》)

二十一、井底之蛙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

青蛙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快乐呀!高兴的时候,就在井栏边上跳跃。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步。先生为什么不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话,就想进入井中去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木栏绊住了。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并不因此而减少。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广阔的大海里才真正快乐呀!”青蛙听了海鳖的话无地自容。(选自《秋水》)

二十二、庄子辞聘

庄子在濮水河边钓鱼。楚王听说庄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隐士,便想让他出山,辅佐自己治理好楚国。于是派两个使者带着厚重的聘礼前去寻找他。使者沿着河边找了好多天,终于在濮水的转弯处找到了他。庄子坐在濮水边,头上戴着一顶草帽,眼睛紧紧盯着河面,两位使者不敢惊动庄子,只得轻轻地走向前去,对庄子说:“我们国王早就知道您的大名,想请您去楚国做宰相,协助楚王料理国事,所以派我们来请您。”庄子手里拿着鱼竿一动也不动,就像没听见一样。两个使者没办法,只好又说了一遍。等了好半天,庄子转过头看看两位使者,开口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大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一个珍贵的盒子里,供奉在庙堂之上,是这样吗?”两位使者忙点头说:“是的,是的。”庄子又说:“那么请问二位,这只神龟是情愿死了,留下几块骨壳受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呢?”两位使者不明白庄子的用意,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还用说吗!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嘛,当然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了。”庄子听了哈哈大笑,弄得使者莫名其妙。突然,庄子止住笑,对使者说:“你俩回去吧!告诉楚王,就说我宁愿像乌龟在泥里拖着尾巴爬,也不愿被供奉在庙堂上。”使者这才明白庄子的意思,又劝庄子,说:“楚王送你千金,许以为相,您还是赴任为好。”庄子说:“千金是重利,相国是尊位,但你们没见到用作祭祀的牺牛吗!把它喂养长大,然后披上绣花的披衣送入太庙,宰杀后作祭祀品,这时它就是想作一个孤单的小猪也办不到。你们去吧,不要污辱我,我不会为国事所羁,我决心终身不仕,以快我的志向啊!”两使者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选自《秋水》)

二十三、鲁侯养鸟

春秋时,有一只海鸟飞落到鲁国的城郊,鲁侯知道后,以为这是一只祥鸟,就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把这只海鸟迎进太庙。鲁侯为了表示对海鸟的敬重,每天都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海鸟,还把宫中最美妙动听的九韶乐演奏给鸟听。然而这只海鸟却被音乐吓得魂不附体,举止失常,一片肉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没过三天便死了。这都是因为鲁侯用养他自己的 *** 去养鸟的结果呀!如果用养鸟的 *** 去养鸟,就应让它栖身深林,在江湖中自由游荡,顺其自然。(选自《至乐》)

二十五、善游忘水

颜渊外出游学曾渡过一个叫觞深的河流,船夫驾船象神人般巧妙。颜渊问他:“驾船能够学会吗?”船夫回答说:“能够。会游泳的人经过多次练习便能学会。要是会潜水的人,虽然没见过船,一上来就能驾驶它。”颜渊问其中的道理,船夫不告诉他。颜渊回到孔子身边把他的见闻向孔子说了一遍,并问自己的先生这究竟该怎么理解船夫的话?孔子说:“会游泳的经过多次练习便能学会,是由于熟悉水性而忘记水的存在。至于会潜水的人虽然没见过船,一上来就能驾驶它,是由于他把深渊看成丘陵,把船的倾覆看作车子从高地后退。倾覆或后退的万种情景都呈现在眼前,也不会惊扰他的内心,这样,随便做什么都会闲适自然。谁都知道用瓦器作赌注,心思就灵巧;用银钩作赌注,心里就害怕;用黄金作赌注,内心便昏乱。所用的智巧是同一的,只是因为有了惜物的紧张心情,便特别注重外物。凡是注重外物的,内心就笨拙。”(选自《达生》)

二十六、纪子斗鸡

从前,有个叫纪氵省子的人,特别善于驯养斗鸡。周宣王知道后,便派人把他请来,让他训养斗鸡。十天后,周宣王前去察看,问纪氵省子说:“斗鸡驯好了吗?”纪氵省子答道:“还没有。大王您看,这只鸡虚狂骄傲,恃气强悍,这样是不行的。”周宣王听后便回去了。过了十天,周宣王又前来询问:“这回该驯好了吧?”纪氵省子回答:“还是不行,这只鸡看到别的鸡时,怒目圆睁,摆出争斗的架式,这样还不行。”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实在忍不了,又去询问,他问纪氵省子说:“我已等了这么久了,这回该驯成了吧?”纪氵省子指着那只鸡回答说:“大王您看,现在差不多了。别的鸡大声鸣叫着要斗,它就像没听见一样,别的鸡狂傲自大,它也像没看见一样。”周宣王说:“你把鸡驯成这个样子,就像一只木头鸡,怎么还能同别的鸡争斗呢?你居然说这样才差不多,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纪氵省子说:“表面上看起来像个木头鸡,但他的精神十分专注,达到了德性完备的境界,如果与别的鸡相斗,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害怕。达到了这种程度,才算是驯养到家了。”周宣王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到了斗鸡的时候,果然应了纪氵省子的话,谁的鸡也斗不过纪氵省子训的那只鸡。(选自《达生》)

二十九、木与哑鹅

有一天,庄子率领弟子们出去散步,大家沐浴着早春的暖风,边走边谈,说说笑笑,好不热闹。不一会,大家来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山丘,山丘上长着很多树,许多工人正在伐木。庄子和弟子们在一旁观看,只见旁边有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伐木的工人来到树下看了看,转身就走,又伐别的树去了。庄子觉得很奇怪,便追上去问伐木的工人说:“刚才那棵树长得很粗大,你为什么只看了看而不砍伐呢?”伐木的工人回答说:“那棵树虽很粗大,但不成材,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我不砍伐它!”听了伐木工人的话,庄子自言自语道:“原来是这样!这棵树因为不成材才得以保持天年而不夭折啊!”出了门,天色已经很晚,庄子便领着弟子住到山脚下的一位老朋友家中。很长时间没见面了,老朋友十分高兴,急忙让儿子去杀鹅烹煮款待庄子。儿子答应着出去了,不一会儿,又回来了,儿子问道:“一只鹅能叫,一只不能叫,杀哪一只呢?”那位朋友答道:“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们问庄子:“昨天,山里的那棵大树,因为没有用才得以保持自然的年寿,而昨晚主人家的那只鹅却又因无用而先死。先生在为人处事时,是选择有用呢,还是选择无用呢?”庄子笑着说:“我为人处事既不选择有用,也不选择无用,而是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弟子们听了,都大笑起来。(选自《山木》)

三十一、林回弃璧

假国人逃难时,有个叫林回的人抛弃了价值千金的宝玉,却背着婴儿急忙逃走。有人问林回:“你这么做是为了钱财吗?可婴儿是很不值钱的;你是怕累赘吗?带上婴儿逃难要比带上宝玉更加累赘的。抛弃价值千金的宝玉,却背上婴儿逃走,到底是为什么呢?”林 *** 答道:“那块宝玉是因为有价值才和我联系在一块的;这婴儿却是天然和我骨肉相连的。”那因为金钱私利而结合在一起的,当遇到穷困或灾难的时候,便会因为担心有害而互相抛弃;因骨肉的情义而天然结合在一起的,当遇到贫穷或灾难的时候,就会互相救助。互相抛弃和互相救助实在是相差得太远了。(选自《山木》)

三十二、见利忘危

庄子到雕陵和栗子园里散步,忽然看见一只奇异鸟从南方飞来,翅膀有七尺宽,眼睛有一寸长。这只鸟从庄子的面前飞过,翅膀竟碰到了他的额头,而这只鸟就像没看见庄子一样,落在庄子面前的一棵栗树上。庄子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这是只什么鸟呀?翅膀很大却飞不远,眼睛不小却目光迟钝!”于是,庄子撩起衣服,手拿弹弓,快步走上前去,想寻找机会弹射它。这时,庄子又看见了一只蝉正躲在浓密的树叶后悠然自得地乘凉,竟忘记了自身的安危;在蝉的一侧,有只螳螂正准备捕食那只蝉;正当螳螂刚要冲上去时,躲在一旁的那只奇异的鸟上去就把它叼住了。看到这里,庄子心中一震,他想:“这些动物之间互相吞食,就是由于贪图小利所致呀!我现在想弹射奇异的鸟,不也同这些动物一样吗?这是见利忘危啊!不行,我必须马上离开”,想到这儿,庄子扔掉手中的弹弓,转身便走,刚走几步,看守栗园的人就从后面追了上来,守园人以为庄子是偷栗子的,边追边骂,并赶过来盘问一番。庄子回到家,一连三天都不说话,闷闷不乐。弟子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其中一个叫蔺且的弟子问他:“先生这几天为什么事不愉快呢?”庄子回答说:“我守护形体而忘了自身。因为一只鸟碰了我的头,我便想弹射它,却没有考虑自己身后的危险,结果被守园人侮辱了一顿,所以我感到很不愉快。”(选自《山木》)

三十三、逆旅二妾

杨朱到宋国去,住在一家旅店里,他看到这家旅店的主人有两个妾,一个美丽,一个丑陋。丑陋的受到店主人的宠爱,美丽的却被贱视。杨朱很不理解,便问其中的缘故。旅店的店主人回答说:“那美丽的自以为美丽,但是我不认为她是美丽的;那丑陋的自感丑陋,但是我不觉得她丑陋。”杨朱告诉他的弟子们说:“你们记住:做善事而存有积善德之心,就没有善德了。能为善,而又能抛弃自已的名利之心,到哪里都能受到人们的欢迎。美的自然为美,自我矜夸,表现出来的反而就不美了,丑的自认为丑,德行反而是美好的。”(选自《山木》)

三十七、害群之马

有一次,轩辕黄帝以具茨山(今河南省境内)会见大隗,走到了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一带),他忽然迷了路,恰巧遇到一个放马的男孩。轩辕问:“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儿吗?”

男孩回答:“知道。”他又问:“你知道大隗住在哪儿吗?”男孩回答:“知道。”

黄帝很高兴,说道:“小孩你真不简单,不但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的住处。让我再问问你,你可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吗?”男孩说:“治理天下也没什么了不起,我前几年独自游历天下,当时还生着病,有位长辈告诫我说:‘你游览襄城野外,要注意日出而游,日入而息。’现在我身体好多了,打算游历更远的地方。所谓治理天下,只不过如此而已,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小孩在这里并没有说出什么来,但他说话口齿伶俐。黄帝见男孩十分聪明,坚持问他到底如何治理天下,小孩无奈,便回答说:“所谓治理天下的人,难道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危害马群的坏马驱逐出去而已。”黄帝对牧童的回答非常满意,称牧童为“天师”,恭敬地向牧童拜了几拜,然后离去。(选自《徐无鬼》)

手榴弹的故事、救助的故事、马戏团的故事、开灯的故事、王羲之题字。

开灯的故事:盲人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得清楚些,就不会把他撞倒了,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王羲之题字:王羲之为了帮助一个卖扇子的老婆婆卖出所有的扇子,亲自在扇子上题了字,帮助老婆婆卖出了扇子。王羲之也因此而留下美名。

马戏团的故事:一座城市来了一个马戏团。六个小男孩穿戴得干干净净,手牵手排队在父母身后,等候买票。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即将上演的节目,好像是自己就要骑着大象在舞台上表演似的。售票员问要多少张票,父亲低声道:“请给我六个小孩和两个大人的票”。售票员重复了一遍价格。他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身旁的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我们的钱不够。

一位排队买票的男子目睹了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将一张5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然后拍拍那个父亲的肩膀,指着地上说:“先生,你掉钱了。”父亲回过头,明白了原委,眼眶一热,弯下腰 捡起地上的钞票。然后,紧紧地握住男士的手。

救助的故事:曾经有一位女子,丈夫出海远行,数年未归。由于思念,她每天都到海边岩石上守望。一天,天空乌云密布,女子照常来到海边。海上狂风大作,她远远望见一艘帆船在汹涌的浪涛中苦苦挣扎,最后开始慢慢下沉。

女子来不及细想,飞快地跑回村里,召集村人去救助海难。当船上的人平安上岸后,女子不由悲欣交集-----被救上岸的人中有她正在远行多年而今朝归来的日思夜想的丈夫。

手榴弹的故事:

战争年代,一支部队奉命去攻夺敌人的高地。枪林弹雨中,一位连长无意间瞥见一枚手榴弹落在一位小战士身边。他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把小战士压在身下。轰隆一声巨响,连长抬头再看时,惊出一身冷汗。就在他起身后的片刻工夫,一颗炮弹落在了他刚刚匍匐过的位置上,把那里炸出了一个大坑。而那颗手榴弹,敌人在将它扔出来时,不知什么原因,竟没有拧开盖子。

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洗去自己对别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晴空万里;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爱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

扩展资料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是英国的一句谚语,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这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大家明白了付出了也会使自己快乐。只懂得收获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如: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成就别人的同时提升了自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