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古代后宫妃子们,真的有电视剧的那么漂亮吗?

游戏攻略03

真实的古代后宫妃子们,真的有电视剧的那么漂亮吗?,第1张

真实的古代后宫妃子们,真的有电视剧的那么漂亮吗?
导读:历史环境不同,会造就不同的审美标准。各朝各代的标准,有时会大相径庭……在古代,当皇帝可说是一个男人最“幸福”的事,为了当皇帝可说是伴随着“血雨腥风”。除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更高权力外,“三宫六院七十嫔妃”、“三千佳

历史环境不同,会造就不同的审美标准。各朝各代的标准,有时会大相径庭……

在古代,当皇帝可说是一个男人最“幸福”的事,为了当皇帝可说是伴随着“血雨腥风”。除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更高权力外,“三宫六院七十嫔妃”、“三千佳丽”也会带给皇帝莫大的“性福”,那么,皇帝是如何挑选妃子的是否象《还珠格格”、《甄嬛传》等电视剧中那样的剧情其实,很多事实被编剧和导演们误导了。

古代美女

各朝各代皇帝的审美标准不同

人们都把美女形容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代的美女标准,其实与古代是不相同的。电视里面的妖艳的美女形象,并不见得适合所有朝代。因为历史环境不同,会造就不同的审美标准。各朝各代的标准,有时会大相径庭。虽然没有太多的资料证实五千年中国帝王的审美标准,但一些成语或故事,可见预测当时的审美情况。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先秦时代的国君以自然之美为美,浓妆艳抹的不受待见;“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以细腰为美,现代的“小蛮腰”型身材,大概就是从那时候流传下来的。膀大腰圆的女子,面容多么娇美,在楚王这也得淘汰,“杏脸桃腮,峨眉凤眼,体若春柳,步出莲花”是战国时期七雄们的标准,和现代的审美差不太多;“环肥燕瘦”,说的是唐朝以丰腴为美,杨贵妃就是个典型,汉朝以瘦小苗条为美,赵飞燕和赵合德就是典范;五代十国时期,陈后主李煜更爱好的是“三寸金莲”,所以女人们争相裹小脚,那些大脚女人之一关就会惨遭淘汰;“汉瘦小娇,唐百胖妖,元高达骚”,元朝的皇帝爱好身材高大者,那些玲珑江南女子,就过不了元皇帝这一关。

在古代的典籍中,描述不同朝代的女子,会用不同的审美词汇,这些词汇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潮流”、“时尚”。秦汉“端庄颀硕”、魏晋“逸雅绝伦”,明朝“德才兼备”,清朝“门第出身”,各有各的时代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皇帝的选美标准,会大大的影响当时的时尚潮流。

  当皇妃的“过五关斩六将”

皇帝的眼光很挑剔,从一个民间的普通女子当选皇妃,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史籍记载了汉桓帝曾派女官吴姁到大将军梁商家为其女儿梁莹“裸检”的情况,从身材、走路姿态、是否有痣、是否处女,是否有痔疮乃至肚脐眼、 *** 、 *** 等隐秘之处都做了全面检查,经证实没有瑕疵后才被选为皇后。当然汉桓帝是个昏君,但从这一记载可推测当时皇宫选妃的严苛。

古代美女形象

年龄对于秀女也是个硬性要求。各朝各代也不尽相同,东汉十三岁至二十岁,三国十五六岁,北齐十四岁至20岁,明朝朱元璋要求十五岁至二十岁以下,其他皇帝又有更改,最小的可到十一岁。典籍对明朝和清朝选妃情况记载得比较详细。

明朝天启年间,皇后张嫣是一名普通的河南籍秀女,当时参加“选举”的秀女有五千人,年龄在十三岁至十六岁之间,张嫣十五岁。之一关由太监甄选外表,一千人淘汰;第二关五官,太监甄选,刷去两千;第三关身体比例,一千人淘汰;第四关裸检,女官甄选,七百人淘汰;第五关性情,五十人当选嫔妃……从初选、复选、终选,张嫣竟然连过了“八关”,最后以“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的美貌击败所有对手,当选朱由校的皇后。

清朝的选妃更为严格。除了和明朝一样执行最严格的选美标准外,清朝人注重血统,满蒙血统优先, *** 女子不行。不但外貌、身材、声音、肤色等有要求,还要”试以绣锦、执帚一切技艺,并观其仪行当否”,加上了“德”的考察。既要长得美,性格好,还要兼备品德高尚,可谓“完人”。可见当个皇妃真不容易。不过,这么严格的选拔制度也有走眼的时候,慈禧太后不就是千里挑一选出来的皇妃吗

皇帝一见钟情,可破一切规矩

当然,制度归制度,皇帝还是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皇帝看上的,一见钟情,既便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也可一锤定音,将他相中的女子定为嫔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何况王土上的女人

古风美女形象

所以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过许多特例,是不用这么麻烦的甄选的。商纣王的宠妃妲己,就是帝辛征伐有苏氏部落时带回的战利品,属于一见钟情抢回来的;而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是越王勾践送给吴王的礼物,也不用参加选拔;唐玄宗李隆基,看中了儿子寿王李瑁的媳妇,不顾人伦,强抢儿媳妇入宫,她就是杨贵妃;曹操与儿子曹丕,看中了一个女人,最后曹丕得手,气得曹操够伧。元朝时的蒙古民族,抢婚更是常态,皇帝看中的女子,抢来就是妃子,不须选拔。古代父子抢妻、兄弟为一个女人大打出手的比比皆是,可见权力的效力之大。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一眼看中,所有的规矩便不是规矩。

妃子们或许并不那么美

在我们心目中,经过这么严格的筛选,妃子们一定都美得不得了。但事实上也并不如此。尤其是清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王朝,有一些画像和相片留世,这些千挑万选出来的妃子,按我们现代的眼光,一点也不漂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或许真正的事实,会颠覆我们的观念。清朝除了注重血统以外,还注重以“德”选妃,选妃时还必须着旗装,严禁时装。所以我们看到选出的一些妃子,容貌却是一般。或许还有因为条相太过妖艳而惨遭淘汰者。要是像电视剧中打扮这么妖艳的女子,在清朝不见得吃香,会被看做“红颜祸水”型被淘汰下去,而长相普通却知情达理、血统高贵的女子就会上位。

清朝皇帝同治帝,守着后宫三千,却宁愿通过暗道出去泡青楼女子,乃至最后丧命,到底是什么原因很有可能原因之一就是选中的妃子他一个也看不上眼,还不如外面的青楼女子长得甜美漂亮呢。

所谓的“德行”,是清朝的标准。守着一个规规矩矩的呆板女子,提不起同治帝的兴趣,只能偷偷出去找乐子去了。另外一个例子是北宋的风流皇帝宋徽宗,守着三宫六院不去“泡”,偏偏去偷偷会李师师,乃至最后亡了国。宋朝时选的妃子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能吸引宋徽宗,因而反被李师师这样的烟花女子夺了皇帝之爱。

看起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便是皇家,也有皇帝的苦衷,只是不为外人所知罢了。

  在封建王朝中,我们都知道帝王将相的宫邸都专门设有共妃嫔们居住的院落。而在历来被人称为三宫六院,其中的三宫六院分别指的是哪三宫哪六院呢?其中有些什么说法呢?三宫六院寓意着什么样的地位等级呢?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随着我一起来下面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三宫六院来源

“三宫六院”一词是由故宫的建筑而来。“三宫六院”都在故宫的内廷。“三宫”又称“后三宫”,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以及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 *** 就立于此殿。) “六院”其实是十二院。“三宫”东、西两路各有六宫,“东路六宫”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西路六宫 ”为: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 。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东六院”和“西六院”。

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皇宫。从建筑布局来看,是按照古代所谓“前朝后寝”的规制,外朝为“大内正衙”,内迁即所谓的“三宫六院”。皇后居中(坤宁宫)。东、西各有六宫(皇宫内建筑多以九为建制,这里用六不用九,显然是符合“后立六宫”之说)。

解读古代的三宫六院分别是指什么

三宫六院一词是由故宫的建筑而来。故宫内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外朝,北为内廷,即是皇帝和他的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三宫即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称“后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重华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六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是指嫔妃吗提起封建帝王的后宫*滥,一般用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我在读书中发现,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首先说“三宫”“六院”,《礼记》曰:“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也就是说,周朝的王后居住的宫殿称“六宫”,诸侯的王后称“三宫”,东汉末年的郑玄为《周官》作注时说:“后象王立六宫,正寝一而燕寝五”据说“正寝”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燕寝”是内眷宫人居住的地方。据《周代宫室考述》一书介绍,“正寝、燕寝”其实是指宫殿的门。六院与六宫相近,上古时期难以考证,明清时大致演绎为:贵妃院、才人院、淑人院、采女院、御女院、秀女院等

总起来说,“三宫”“六院”,均是指皇帝、皇后居住之所。

那么,六院的人员有哪些呢《礼记·昏义》篇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大意是说,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是六宫内的办公人员,主要负责天下家庭事务的治理,以明确表彰妇女的孝顺,以使天下家庭内部得到和顺治理。六宫统属王后管辖,《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六宫”说的就是皇后的职责。(算命)

从史料上分析,早期的“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应该是一种宫中的官职。与之相对应的是帝王的“六宫、三公、九卿、二 夫、八十一元士”,这些人主要负责国家事务的管理。如果将“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理解为皇帝的嫔妃,那么,“三公、九卿、二 夫、八十一元士”岂不就是王后的男侍

宫中女官是如何演变为帝王嫔妃的呢查字典就能略知端倪,嫔:古代皇宫里的女官,皇帝的妾,侍从。说明妾、侍从是由女官演变而来。周代中后期,周宣王晚年昏庸,破坏礼法被人杀害,《隋书·列传之一·后妃》说:周宣嗣位,不率典章,衣祎翟、称中宫者,凡有五。夫人以下,略无定数。周宣王将祖宗的规矩破坏殆尽,至此周皇帝名存实亡,周制、周礼被废弃,礼乐崩毁。《管子·小匡》以问政的方式道出了齐襄公与其妹文姜私通、 ,又醉杀鲁桓公导致被杀。齐桓公说:“先君襄公,高台广池,湛乐饮酒,田猎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唯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千。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戎士待陈妾之余。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是以国家不日益,不月长。敢问为之奈何”看来,周代的后宫制度经过春秋战国已经大变其样。

秦汉以后,皇帝的后宫制度逐渐演变成了等级森严的后妃制,即使按照周制,皇帝的后宫不过120人左右,到汉元帝时,后宫嫔妃已达三千余人,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基础上将嫔妃设置为昭仪、婕妤等十四个等级,其职能也转变成欲用的工具。

南北朝时的北周宣帝宇文赟暴虐荒*沉湎酒色,广建宫殿,尽纳天下美女充实后宫,并且规定所有贵族、官员的女儿必须经他挑选后才能嫁人,后宫内被正式册封的皇后多达五人,佩有皇后玺绶的多达七人,这样的朝廷岂能长久。

隋初开皇二年,文献皇后怀嫉妒之心加强了内宫管理,著内官之式,略依《周礼》,省灭其数。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防其上逼。设置嫔三员,掌教四德。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工丝枲。这些都是宫中官职,但是好景不长,文献死后,后宫人员大增,置贵人三员,增嫔至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隋炀帝更是将嫔妃制发展到了极致,后妃数量达万人。

纵观帝王后宫制,虽然起源于周代,但历代皇朝在承袭中演变,在演变中变革,已经难以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加以概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些昏庸荒*的皇帝根本不受后宫制度的约束,虽然后宫佳丽三千,却仍然借微服私访之际逛窑子嫖 ,而一些嫔妃虽然荣华富贵,却从未被皇帝“临幸”,她们除了独坐冷宫就是 宫闱,创造了哀怨香艳的后宫秘闻。

三宫六院的作用

天子何以要有三宫六院

中国古代的嫡长继承制,确实减少了国家的动乱与百姓的苦难。而这个制度的安全,就在於皇帝宗室要有足够的「皇帝候选人」,因此,为确保皇帝有足够的儿子,天子在礼制上必须有足够的妻妾。

天子的妻妾是为了满足欲望吗?其实未必如此,因为皇帝过去临幸后妃,是受管理的。当然古史我们不很清楚,但至少明清的皇帝,在这方面是有限制的。相传清康熙更为此置「敬事亭」,让太监记载皇帝临幸后妃的纪录,一方面确保后妃怀的是皇帝的孩子,一方面也约束皇帝。

并且,整个后宫更有著明确严格的赏罚制度,比如隋唐,即为女官设6局24司,(共有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工局等),授享俸禄,秩比外朝官员。当然,中国某些混乱的朝代,皇帝可能 ,但大部分的时间,后宫的制度还是很严谨的。因此,要拿过去皇帝作为藉口,说明男人应三妻四妾的人,或许应该好好深思了!

  说起历史上最为荒*无度的著名皇帝,不是妇孺皆知的秦始皇,也不是家喻户晓的隋炀帝,而是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确实,提起汉武帝刘彻,人们大都知道他内修文治,外用武功,在二百多年西汉王朝统治期间,刘彻竟然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五十多年的时间,延续着文景之治的盛世繁华,可谓是历史上在位最长皇帝之一。但是这位大汉天子与历史上许多皇帝一样,也是荒*好色之徒,而且可能是历代帝王中 *** 最强烈的皇帝。刘彻曾坦言自己“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女人”。至此一语,足可见其荒*无度到了何种程度?

  中国历代帝王手中之权力至高无上,不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且天下美女,尽可入宫,为其妻妾。人们常言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只是一个虚数而已。实际上自秦汉后,后宫宫女常常在万人以上。据《礼记》所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是指周朝君王的后宫共计一百二十一人,已是妻妾成群。秦王扫灭六国,也掠得六国后妃及美女,并建造规模空前的阿房宫,故秦始皇时期后宫美女已逾万人。

  到了西汉时期首次确立选美制度,并开始建立后妃制度,皇帝的正妻称皇后,正妻之外再配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又增加婕妤、婧娥等四个封号,汉元帝时又加昭仪之号,共十四个等级。昭仪之号一直延续至唐代,一代女皇武则天就曾被封昭仪号。

  刘彻贵为天子,一生长年指挥汉军征战匈奴,也许是从充满野性的匈奴人那儿学会了“两个征服”,一是征服战马,一是征服女人。在他戎马征战的同时,还不惜财力兴建明光宫,专门征集年龄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的美女进宫供自己随时临幸。这些女子直到年满三十、容颜渐衰时才准许出宫另嫁他人。刘彻喜欢巡幸全国各地,为了每日都有美女陪伴,他还专门挑选出容貌秀丽、风姿绰约的后宫佳丽二百人,伴随他到全国各地出巡。一路之上,他与这些美女轮流同坐一车,一边随时寻欢取乐。而其中的十六名美艳绝伦的青春少女更是不论车上车下,还是白天夜晚,都是随时陪伴左右。刘彻左拥右抱,放浪形骸,令人咂舌。据一些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后宫人数最多时达一万八千余人。

  西汉时期,无论是景帝还是武帝,都喜坐羊车到后宫游幸,就是任羊车牵引,走到哪就在哪夜宿。所以许多宫女为让皇帝留宿一夜,便取竹叶插户,用盐汁洒地,设法引来皇帝的羊拉车。因为无论是谁,不管她地位多低,一旦得到皇上宠幸,便可身价百倍。汉武帝时由歌女而当上皇后最著名的女子就是李夫人。

  李夫人之兄李延年是刘彻宫中的乐师,一次侍刘彻饮酒歌舞时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佳人就是他妹妹,武帝闻此曲后,遂纳其妹为妃,史称“李夫人”。李夫人纤柔俏丽,貌美如花,通律善舞,很受武帝宠爱。后因病重,武帝时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终背对武帝,不以正面侍君,说是病颜憔悴,怕有损在武帝心中之美好形象。李夫人死后,武帝一直对她怀念不已,厚待其家人。而此后受宠并最终被武帝残杀的钩弋夫人,其实也是李夫人的“影子”,据说长得极像李夫人。史书上描绘钩弋夫人是生的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粉面含春,丹唇皓齿,肤如凝脂,眸如秋水,行起路来如弱柳扶风,使当时已六十一岁的刘彻对她如醉如痴,一度形影不离。

  北宋一代名臣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中评论汉武帝是“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司马光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来评价汉武帝,应该是十分客观的。其“奢极欲”、“内侈宫室”、“ 巡游无度”等,所言不虚。“信惑神怪”则指刘彻晚年不惜人力物力求仙问道,其目的也是延寿行乐。

  刘彻一生后妃不计其数,但纵观他一生最宠幸的就有四位:之一位是与他青梅竹马的陈阿娇,第二位是美艳照人的卫子夫,第三位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第四位便是他晚年宠幸的玉手如钩的钩弋夫人。其实,不论是陈阿娇还是卫子夫,也不论李夫人,还是钩弋夫人,以及其他被临幸的无数妃嫔,无不是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玩物。当时司马相如的一曲《长门赋》便是这位大汉天子玩弄女性更好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