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圆明园的两种方案

游戏攻略05

我看圆明园的两种方案,第1张

我看圆明园的两种方案
导读:方案之一:修复圆明园。中国圆明园学会历来主张遵循 *** 总体规划规定的方针,恢复全园山形水系及植物配置的自然景观和1/10的建筑物。如何利用这些建筑物,我认为应: 简单恢复圆明园大宫门并开阔宫门前空地做为停车场之用。宫门内之正大光明殿及附近建筑

方案之一:修复圆明园。中国圆明园学会历来主张遵循 *** 总体规划规定的方针,恢复全园山形水系及植物配置的自然景观和1/10的建筑物。如何利用这些建筑物,我认为应:

 简单恢复圆明园大宫门并开阔宫门前空地做为停车场之用。宫门内之正大光明殿及附近建筑开辟为“保护世界文化纪念馆”用以展出英法联军劫掠焚烧圆明园及帝国主义分子破坏、毁灭中国及世界文物的罪行。之所以不称国耻馆,是因为圆明园内拥有全世界的建筑和瑰宝,帝国主义毁坏的不仅是中国建筑。北行进入后海,在九洲清晏中选择一组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研究及展览中心,并作为恢复设计圆明园自然景观的中心。由此继续北行到舍卫城,此处有城墙及内部足够的房屋,适于保卫,可为故宫举办展览的第二处所,用以展出积压在故宫仓库内的大量文物。所有修缮、管理统归故宫,门票收入主要归故宫,部分给圆明园。在长春园内可将业已打好基础的淳化轩复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再和园内其它单位协商购回20幢别墅,用于招待国际友人。

 以西洋楼为例,早年间法国代表团来时曾表示过愿意与中国合作的愿望。规划规定1/10的建筑,只是满足科学利用的当前需要。是否可以增加,这需要由领导和专家来决定,但必须保留部分遗址,例如我们例举的西洋楼和鸿慈永怙、月地云居、日天琳宇等,以便相互对比。既保证有足够凭吊面积,增加对毁灭者的忿恨,又为园林增加景色。这样,圆明园就成为保护世界文化的特殊纪念地,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看。如此,园内收入就有了保障,工作人员各得其所, *** 不必每年再拿出几千万去津贴圆明园。

 针对有人提出,圆明园复建缺乏有效指导的问题。我一直坚持所有自然景观及1/10建筑项目的选择,首先要由园林与建筑专家提出精心设计的方案,经过有关方面的审批,最后在领导委员会的批准下,方得施工。

 方案之二:直面废墟论,主张即使遗址变成废墟,“对废墟有任何触动都是对历史的忘记、亵渎和背叛”。叶廷芳先生主张可以“清理垃圾和非法建筑物以及基本的山形水系等”。所谓生态如果指20世纪80年代未整修前的生态,那么福海重新开挖,几百户农民和十几户单位迁出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指初步整修后的生态,须知当时时间匆促,只把福海的泥土堆还在山上,几批栽种速成的树种,许多水道还在堵塞。今后需要进一步调整树种,整修山形,扩大水面。生态只有更好。

 这两种意见又集中到一点,即园内能不能恢复一些建筑?

 这样300多公顷如果只是一片废墟,那么在职的1200人干什么?他们不能坐着不干事,如果设法招揽游客,最终只能导致大搞游乐化。如果坚持全园都是废墟,就可以不要围墙,不要卖门票了,更用不着回收失散文物了,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废墟。“像圆明园这样遗址,拥有的残留物越少,无声的控诉效应越悲怆,越强烈”。如果有人来废墟捡“洋落”,那么就任他们捡取吗?圆明园遗址最后还是会走向毁灭。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最初是康熙批准建的,最初是康熙给皇四子(即雍正)的赐园。雍正即位后,在园南部增建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乾隆在位60年,他除了对圆明园继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东侧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

乾隆三十五年(1770)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时又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扩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

扩展资料

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是清朝五代皇帝历时150余年,集中无数能工巧匠倾心经营的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书三字匾 *** ,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清朝中期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

参考资料来源;圆明园遗址公园官网--圆明园历史概述

参考资料来源;--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

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

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

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

建设始于1709年,基本完成于1809年,历时一个世纪。从那时起,嘉庆,道光和咸丰三代人的修复和扩建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以前人们叫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和H春(三轮,总面积347公顷。陆地建筑面积比紫禁城多10000平方米,周边周长约为10公里。

水域面积相当于颐和园。三个花园被墙隔开;前者是万春花园,两个公园并列在后面,左边是圆明园,右边是长春花园。圆明园是一个水上花园,占整个公园的一半以上。有些景观以水命名。

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

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扩展资料:

发展

1、选址造园

17世纪中叶,满族夺取中原政权,建立了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干燥炎热的气候不适应,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砌了高高的宫墙。 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延续了二百多年。

2、建设时期

“圆明园”,这个名字是以康熙皇帝的名字命名的。雍正二年,圆明园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在今年的之一个月,雍正皇帝被内务部派遣到树上,到了热河围场。从那时起,凡大内、西苑及三山五园营建所用木料,大部分来自围场。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扩建工程一般包括向南延伸中轴线,在花园南侧建造宫殿区域。它严格遵循紫禁城的轴对称形式,包括新开张的大宫门,以及左右外部房间和橱柜。各大门的超值房将成为圆明园皇帝的主要建筑群。

原有的花园将扩建到北部,东部和西部,并将建造曲水岛,并将增加展馆。这部分构成了干隆皇帝“十大场景”的主体。第三部分是建设福海建筑群及其周边建筑。扩建后,圆明园占地面积约3000亩。

3、鼎盛时期

乾隆皇帝继承后,在圆明园进行了园林景观调整,增设了建筑群。长春花园和H春花园建于圆明园东部和东南部。这三个园林属于圆明园管理部长,称为圆明三元。

在清朝中期,公园内还有一些额外的建筑和改建。公园的主要园林景观是着名的“圆明园四景”,以及紫碧山庄,藻园,若凡之阁,文苑阁等。那时,大约有600座主要的花园建筑物悬挂着斑块,这是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皇家园林的冠冕。

4、火烧圆明园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 发动了第二次 *** 战争。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1860年10月7日,英国和法国入侵者进入圆明园之后,他们被皇帝给了法国最罕见的东西,他们藏在法国博物馆里。在法英入侵军队的第二天,这些物品的诱惑再也无法抵挡。官兵聚集在一起抢劫抢夺花园里的金银珍品和文化艺术珍品。

英法侵略者偷走了圆明园的宝藏。因为公园里的家具和帐户已被抢劫,所以永远无法澄清。以下信息或权限可用于管理豹。根据清代的历史资料,圆明园只有441个欧式钟表,当时只展示和放养。抢劫案后,只有一个大钟幸免于难。

之后,被土匪和侵略军“弃路”夺走的部分丢失物品达到了1,197件,这只是花园中物体的千分之一。事实上,英国和法国侵略者窃取和摧毁的大部分物品都是非常宝贵的。

5、整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 *** 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

——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营了近一百五十多年,最后毁于英法联军大火。

圆明园建于1709年,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然后雍正在原赐园加以拓展,后来。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形成了圆明三园。

后又经雍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不断的改建和装饰。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园林特色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

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

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世界上一座更大的博物馆。